1934年,国民党少将救下了九万红军战士,建国后,毛主席亲自下令,一定要找到这位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04 09:05:00

1934年,国民党少将救下了九万红军战士,建国后,毛主席亲自下令,一定要找到这位英雄!     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江西九江边的庐山,召开了一场决定红军命运的军事会议,会议上,德国军事顾问汉斯・冯・赛克特提出了一个极其毒辣的“铁桶计划”。     这个计划堪称险恶至极,蒋介石准备集结150万大军、270架飞机和200门大炮,以“分进合击”“铁壁合围”的新战术,将中央苏区的红军主力彻底围歼。     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国民党少将莫雄。     莫雄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但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蒋介石背弃了“三民主义”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莫雄对蒋的所作所为深感失望,渐渐与他分道扬镳。     在屡次兵败之后,莫雄对身边的国民党人愈发失望,就在这时,他开始接触共产党人,看到了革命的新希望,便将反蒋的希望寄托在了共产党人身上。     1934年初,莫雄被蒋介石委任为国民党江西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安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     他借此机会,邀请中共特科派人打入新组建的德安专署暨保安司令部,其辖区也成为了中共地下党开展活动最安全的地区。     此次在庐山会议上,莫雄听到“铁桶计划”的详细内容后,内心无比震惊,若这个计划得以实施,红军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莫雄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将这份绝密情报传递给共产党。     回到德安后,他立刻与潜伏在司令部的共产党员刘哑佛、卢志英、项与年三人紧急商议。     莫雄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地表示:“一定要将情报传递给党中央,天大的事情,由我承担!” 然而如何将这份情报安全地送到党中央手中,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德安到瑞金,路途遥远,需要经过永修、新建、南昌等8个市县,而且一路上敌人的封锁重重,越靠近赣南瑞金方向,封锁越严密。     为了顺利通过敌人的关卡,他做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决定。     他强忍着剧痛,用石头砸掉了自己的门牙,乔装成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乞丐,踏上了这条充满荆棘与危险的情报传递之路。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巧妙地与敌人周旋,终于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成功通过了重重关卡,将这份关系到红军命运的情报送达了党中央。     党中央收到这份情报后,深知形势刻不容缓,立即果断决定,中央红军提前实施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八万六千余名中央红军将士,怀着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渡过于都河,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莫雄提供的这份绝密情报,无疑是在关键时刻拉了红军一把,成为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关键因素。     如果没有这份情报,红军很可能会陷入蒋介石精心布置的“铁桶”包围圈中,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莫雄因为帮助红军,也遭受了蒋介石的猜忌和迫害。     1935年3月,莫雄调任贵州毕节行政督察专员兼“剿共”保安司令,因帮助红军顺利通过毕节辖区一事被蒋所知,蒋大发雷霆,将莫雄关押于南京军事处监狱。     在狱中,莫雄遭受了种种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透露任何关于共产党的信息。     几个月后,经张发奎、陈诚担保,莫雄终于获释出狱。     此后,他依然没有放弃为共产党做事,改任广东二十三区游击司令兼南雄县长时,又将被囚禁的近百名共产党人释放出狱。     建国后,毛主席得知了莫雄的英勇事迹,对他十分钦佩和感激,亲自下令,一定要找到这位英雄。     叶帅受命多方打听,才知道莫雄人在香港,将他接回广州后,组织上也予以了关照。     他虽然身处国民党阵营,却心怀正义,为了拯救红军,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这种大义凛然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0 阅读:38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