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巴西总统卢拉这才是智者,美国给巴西加税到50%他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低声下气去求美国,而是转身就和中国搞起了"税务联姻"。 美国这次加税可不是临时起意,早在2023年夏天巴西与中国在矿产贸易领域的密切合作。当时,巴西向中国出口的稀土、铁矿石等战略资源规模持续扩大,引发美国担忧。 2025 年 7 月 30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 40% 关税,导致大部分商品税率升至 50%,仅飞机、坚果等少数品类获得豁免。 这一举措被巴西总统卢拉视为 “政治动机的经济施压”,直指巴西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卢拉政府展现出果断的外交智慧。关税令发布后仅三天,巴西财政部长便率领高级代表团访问北京,与中国政府签署 “税务直通车” 合作协议。 这项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在中巴两国设立专门税务协调办公室,由双方各派驻 12 名税务专家联合办公,建立跨境税务问题快速响应机制。 企业在贸易中遇到的关税争议、结算流程等问题,可直接通过该机制对接解决,无需再通过复杂的国际仲裁程序。 协议签署后的三个月内,中巴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以人民币和巴西雷亚尔结算的跨境交易规模同比增长 100%,中国银行在巴西的分支机构业务量激增,部分分行增设人民币业务专柜以应对需求。 这种结算方式的转变,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汇率风险,还减少了对美元结算体系的依赖。 例如,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向中国出口铁矿石时,通过新机制直接以人民币结算,交易周期从原来的 21 天缩短至 7 天。 巴西的应对策略体现了多维度的战略考量。其一,通过制度性合作巩固与中国的经贸纽带。除税务协议外,巴西政府成立自然资源勘探委员会,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开发需经国家授权,拒绝美国以关税为筹码获取稀土等战略资源的企图。 其二,借助金砖国家平台强化多边合作。卢拉在多个国际场合强调,巴西将坚持 “独立外交”,通过金砖机制推动全球贸易规则多元化。 其三,以实际行动回应美国压力。巴西不仅对部分美国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还扩大与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区域贸易协定,形成对美博弈的战略纵深。 这场贸易博弈的背后,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美国试图通过关税维护自身主导地位,却促使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加速 “去美元化” 进程。 中巴税务合作的成功实践表明,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效应对外部压力。 正如巴西外长维埃拉所言:“我们不会在压力下妥协,但会在平等基础上寻求共赢。” 这种务实的外交策略,不仅为巴西争取到经济主动权,也为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巴西的选择正在产生连锁反应。阿根廷随后宣布对中国公民放宽签证政策,智利、秘鲁等拉美国家也纷纷与中国探讨类似税务合作机制。 这些动向预示着,在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下,通过区域合作构建新型经贸网络,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选择。而美国若继续依赖关税大棒推行霸权逻辑,最终可能加速自身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边缘化。 您如何看待这种新兴的南南合作模式?它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可能产生哪些深远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巴西总统宣布重大决定,白宫目瞪口呆:中方这次真成大赢家了卢拉通过社媒直播方式
【24评论】【39点赞】
一日不可无音乐
巴西有一定的经济体量,且和中国在贸易上有很高的互补性,加强合作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