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活捉了八名八路军战士,三天时间里,日军不准八人吃饭喝水。三天后,判断战士们已经奄奄一息,日军牵来两条狼狗,将绳索一松,狼狗便扑向了八名八路军战士。 这些战士大多是山东和江苏的农村小伙子,出生在普通农家。袁飞友是班长,早年帮家里干农活,孟兆阁打过短工,孙玉坤和李会元也从小砍柴挑水,马培元、孙鸿泰、何北生、张秀阁同样出身贫苦,手上全是老茧。抗日战争打响后,日本军队推进到华北和沿海,毁了他们的家园,他们亲眼看到村子被烧,便加入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6团1连。入伍后,他们接受基本训练,学步枪射击和手榴弹投掷。教官带他们在野外练习爬行和挖壕沟,每天早上集合跑步,练刺刀格斗。袁飞友负责小队,检查武器弹药,孟兆阁观察地形,孙玉坤射击准,李会元管医疗包,其他人轮流投弹、信号和站岗。这些从农民变成士兵的过程不长,但他们很快就适应了扛枪打仗的生活。1941年3月,青口战役开始,目标是打破日军对江苏赣榆县沿海的控制,打通与华中和胶东的通道。战士们从驻地出发,协同山东纵队2旅,对抗日军坦克和机枪。从3月19日到30日,他们在青口镇一带作战,用简易武器对抗敌人。战役后期,在火叉巷阻击中,这十八人殿后,用砖石掩体对抗数百日伪军。战斗打到弹药用尽,十人阵亡,剩下八人受伤被俘。袁飞友肩膀中弹,孟兆阁腿流血,孙玉坤手臂骨折,李会元头部肿,其他人也伤痕累累。他们被押上卡车运往新浦,日军沿途加重伤势。 日军把八名战士关进新浦宪兵队地下牢房,用铁丝反绑双手,脚上套镣铐。三天内,禁止给他们食物和水,战士们嘴唇裂开,喉咙干涩。袁飞友分配体力,孟兆阁舔墙水珠,孙玉坤蜷身节省,李会元调整姿势,其他人互相支撑。三天后,日军判断他们虚弱,便牵两条军犬攻击。犬体壮,毛竖牙露。第一条咬袁飞友小腿撕肌肉,第二条抓孟兆阁大腿嵌入肉,孙玉坤被推倒咬肩膀,李会元胳膊被咬,马培元腿多咬痕,孙鸿泰手臂抓破,何北生肩膀流血,张秀阁小腿肿。攻击几分钟,战士们伤口多,衣服破,血迹斑,但无人求饶。袁飞友调整呼吸,孟兆阁按伤止血,孙玉坤爬起,李会元甩血,其他人靠近支撑。日军清理现场,无人开口。这件事显示出日军手段残忍,但也暴露了他们的失败,因为这些战士没泄露情报。历史资料如江苏党史网和连云港档案馆记录,这八人面对饥饿和狗咬,坚持了信念。青口战役中,这样的考验不是孤例,很多战士在类似情况下选择抵抗。日军想用身体折磨瓦解意志,但这些普通人用行动证明,民族精神不是轻易能破的。 狼狗攻击没效果,日军拿出投降纸,推战士查看。李会元被拉出,松绑后扇军官脸,军官退后,手下棍棒打他倒地。其他战士咒骂,拒绝纸张,日军踢踹加伤。几天后,日军计划运往新浦第八工厂焚烧,一伪军传消息。夜间,袁飞友摩擦铁丝断绑,助孟兆阁、孙玉坤、李会元解,其他四人未成。四人逃出巷道,绕哨兵。追兵枪响,袁飞友伤重,转身扭打,击一人脸,刺一人伤,中弹倒。三人奔田野,躲灯光,返回阵地。抵达后,向贺东生报告,包括牺牲同志。贺东生安排医治,上报师部。师批准,在青口镇外建碑,刻十八姓名,碑石垒高两米,植树护。1944年,山东军区授“青口十八勇士”称号,表彰贡献。纪念碑成遗址,后人擦碑文,清杂草。2016年,建纪念馆,陈列武器残片和照片。青口战役是八路军东进山东首次大捷,毙俘日伪1600多,缴炮2门枪800多,扩大滨海根据地。十八勇士事迹在人民日报和环球网等报道,强调他们在阻击中的作用。日军在华东加强封锁,但八路军靠群众支持和战士牺牲打破局面。这些事实来自百度百科和江苏大讲堂,证明事件真实。 想想这些战士,他们从农村走出来,面对日军装备优势,却用生命换来胜利。青口十八勇士不是什么大英雄,就是一群普通汉子,但他们的选择影响了整个抗战进程。日军残暴手段没能让他们屈服,反而暴露了侵略者的弱点。历史告诉我们,面对强敌,个人坚持能汇聚成民族力量。今天和平时代,我们看这些故事,得问问自己,能不能学到那股劲头?
1941年,日军活捉了八名八路军战士,三天时间里,日军不准八人吃饭喝水。三天后,
瑶光映心曲
2025-08-04 08:17:14
0
阅读: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