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无耻!”江苏男子帮同事垫付25万元手术费,同事出院后,却不愿意还。同事觉得他

山河蕴含力量 2025-08-04 01:23:27

“太无耻!”江苏男子帮同事垫付25万元手术费,同事出院后,却不愿意还。同事觉得他属于工伤,男子应该找公司报销。可男子找到公司,公司却又不承认。为此,男子欠了一屁股债,不知道该找谁,法院的判决很解气!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江苏打工的杨某和张某,平时住一个宿舍,低头不见抬头见,谁能想到一场病,让兄弟情变成了讨债戏。 去年12月某天,杨某下夜班回到宿舍,突感胸口剧痛,疼得直冒冷汗。同屋的张某二话不说,立马开车送他去医院。 医生一查,坏了,杨某是主动脉血管夹层,简单说就是心脏的大血管快撑破了,随时能要命。医院紧急处理一下,又说得转大医院手术救命。 张某赶紧联系杨某在河南老家的妻子,人说来就来了,但眼下等不及呀。医生催得急:“手术晚一分钟,命就悬一线。” 张某眼看杨某疼得直哆嗦,一咬牙,自个儿东拼西凑,挪用了积蓄还借了亲友钱,硬是垫上二十来万手术费。这钱,不是小数,对普通打工族,那就是半辈子积蓄。 可等杨某妻子赶到医院,怪事儿来了。手术顺利做完,杨某躺病床缓着,妻子就坐在边上嘘寒问暖,一个字不提医药费。 张某心想:“人家夫妻刚历险,八成是急忘了,等出院再说吧。”哪知道,人刚好就变脸了。 杨某出院后,张某拿着收费单据上门,想把这账清了。杨某妻子一听,当场炸锅:“要什么钱?没这钱你应该问公司要去,老杨这是工伤,公司该出。” 这话一出,张某懵了,好心垫钱救人反倒成了讨债鬼?杨某也装哑巴,躲在老婆背后不出声。张某想了个折中法子:“单据给你,你去找公司报销,毕竟你算工伤。”杨某夫妻却甩脸子拒接,摆明想赖账。 二十多万不是小数目,张某自个儿背了债,催债电话响不停,都快被逼疯了。他跑去杨某公司问工伤的事儿,公司领导一摊手:“杨某下班后发病,不算工伤,公司管不着。” 两边踢皮球,张某彻底没辙。好心帮同事,结果落得里外不是人,你说这世道,好心咋就难有好报?实在没法子,张某只能一纸诉状,把杨某夫妻告上法庭。 法庭上,杨某妻子还嚷嚷:“就是工伤,该找公司!”可法官不吃这套,仔细查证病案、转账记录和证人证词,最后判得明明白白:杨某夫妻必须还钱,一分不少。 这下子法院一锤定音,网上一片叫好。有人留言:“张某救人一命,反被当冤大头,杨某夫妻良心喂狗了!”还有人呛声:“就该加倍罚,免得往后谁都不敢帮人。” 这话在理,你想想,社会要是没了互帮互助,那成啥样?大街上有人倒地,大伙儿躲着走,人心不寒吗?法院这判决,不光替张某讨回公道,更在说:法律不纵容白眼狼。 其实吧,这事儿暴露了俩毛病。一个是“老赖心态”:杨某夫妻想靠工伤借口,把风险转嫁给公司或旁人,说白了就是自私;另一个是“法治盲区”:打工族工伤认定模糊,但法律眼一瞪,管你是工友还是夫妻,有账就得还。 说到头,张某这场仗赢了,可教训深着呢。咱普通人帮人是美德,但垫大钱得留个心眼,比如签个借条或录个音。好在法治社会兜底,赖账的躲不了。 法院一出手,坏人低头认错,好人扬眉吐气,这结局,够解气吧?下次碰上这种事,别怕寒心,该帮就帮,天塌了有法律顶着。人心暖了,社会才能成一家。 信息来源: 环球网:《同事突发重病,他好心垫付24万医疗费,对方竟赖账不还!法院判了!》

0 阅读:142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50

用户13xxx50

1
2025-08-04 02:38

现在精神物质生活丰富了,文化素养也是翻天覆地了。但是回头想想,真没有了当年,拿着粮票肉票换完了,包完饺子,跟邻居借碗醋,送一盘的暖心。也没有半夜谁家一嗓子,全村人不管往日何仇何怨,都爬起来只为伸一把手的人情味。这个社会真的在进步么。

猜你喜欢

山河蕴含力量

山河蕴含力量

不愿面对现实的奶茶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