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劫难:南北朝时代的存亡考验! 尽管自近代以来,少林寺名声日益高涨,特别是自改革开放后,随着多部武侠,少林功夫等多部影视作品的播放,少林寺 三个字更是鼎鼎有名,如雷贯耳。特别是近年来,在方丈释永信'的操持经营下,少林寺更是走向了国际,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然后,在历史上 少林寺 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算是历经磨难;其中不乏有几次差点就遭受毁灭的事件。
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掀起中国历史上最严酷的灭佛风暴。这位鲜卑族皇帝以"富国强兵"为名,颁布震动天下的诏书:"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俗。"敕令所至,嵩山七十二寺院尽遭浩劫。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首当其冲——佛像被砸成碎石,经卷在烈焰中化为飞灰,宏伟的殿宇在官兵的斧凿下轰然倒塌。僧众被迫流散,唯少数武僧携《椤伽经》等秘典遁入少室山深处,在岩穴间延续着微弱的禅灯。
三年后战火再临。577年北周灭北齐的战争中,溃败的北齐残兵将少室山变成修罗场。这些绝望的士兵冲入少林寺残址,将仅存的木构殿堂付之一炬。浓烟蔽日中,唯有十三级舍利塔孤悬于焦土之上,塔身弹痕至今犹存。
隋朝初建带来短暂安宁,但大业七年(611年)天下再乱。割据洛阳的军阀王世充将少林寺改造成军事要塞,粮仓遭洗劫,塔院再陷火海。唐代碑文痛述当时惨状:"大业之末,九服分崩...僧徒逃散,寺塔灰烬",千年古刹竟成狐兔巢穴。
灰烬中的菩提树 转机出现在隋文帝复兴佛教之际。开皇十八年(598年),文帝敕赐少林寺良田百顷,命高僧慧远主持重建。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三棍僧生擒王世充侄儿献予李世民,这场传奇义举终使少林获颁《唐太宗赐少林寺碑》。御笔亲书的"世民"署名至今清晰如初,见证着这座古刹从废墟中重生的奇迹。
从574年灭佛到621年敕封,少林寺历经半世纪浩劫。那些在岩穴间守护佛法的武僧,那些在焦土上重建精舍的禅者,用坚韧写就了"禅武合一"的精神本源。当今日游人仰望寺内那株相传植于北魏的银杏,满树金叶沙沙作响,仿佛仍在诉说那段在毁灭中重生的壮烈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