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马英九和妻子以及两个女儿的一张罕见全家福,很少见到他们四个人同框合影,他把小女儿马元中放在肩上,旁边的妻子周美青则抱着大女儿马唯中,马英九说他是生活在女人堆里的。 马英九1950年出生在香港,那时候他的家人正从大陆迁徙过来,1952年全家定居台湾。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上面有四个姐姐,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或许也养成了他后来那种温和的性格。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教书,家里教育很严,马英九小时候每天早起背古文,练书法,还跟着爸参与体育训练。上高中时,他喜欢辩论,常常和同学争论时事。1968年进台湾大学法律系,在校期间当学生会秘书,组织过不少校园活动。毕业后马上服兵役,在海军陆战队训练两年,每天跑步扛重物,爬障碍,磨练出坚韧的一面。1974年,他拿奖学金去纽约大学读法学硕士,那是他人生转折点。 在纽约大学,马英九通过妹妹介绍认识了周美青。她是妹妹的高中同学,也来同一个系读书。两人同航班飞美国,一起适应那边的生活。周美青比他小两岁,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个性独立,处理事情很实际。1976年硕士毕业后,他们订婚,马英九继续去哈佛读博士,但钱不够用。周美青就放弃自己的进修机会,去餐厅打工,端盘子洗碗,维持家计。两人1977年结婚,婚礼简单,就在小礼堂办。1981年,马英九博士毕业回台湾,周美青也跟着回来,继续在银行做法律工作,坚持自己上班,不靠丈夫的光环。 1986年那张全家福,是马英九一家少见的完整记录。当时他36岁,已经在政坛起步,周美青在银行当主管。大女儿马唯中六岁,小女儿马元中两岁。照片里,马英九把马元中放在肩上,周美青抱着马唯中,四人看起来很亲近。他那句生活在女人堆里的话,点出他在家里的地位,总被妻子女儿包围。这张照片捕捉了他们当时的家庭状态,马英九从美国求学回台后,正逐步进入公共领域,而周美青保持独立,两个女儿还小,生活简单朴实。 马英九回台后,先在研究机构工作,1988年当上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1993年转任法务部长,处理过不少案件,那时候他推动肃贪,撤换了不少人,也得罪了一些党内大佬。1998年,他竞选台北市长成功,连任到2006年,任内推动捷运建设、环保政策,市民支持率挺高。2005年,他出任国民党主席,重组党内结构,2008年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任期到2016年。那八年,他签署两岸协议,推动交流,但也面临经济压力和抗议事件。周美青一直低调,不参与公务,只专注银行职场。 两个女儿受母亲影响大,马唯中1981年生在纽约,哈佛读生命科学,后来转纽约大学学剧场,现在在美国发展艺术相关工作。马元中1985年生在台湾,本来想读台湾大学,但因为外界关注太多,改去布朗大学学艺术,后来拿伦敦经济学院硕士,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她们都不走主流路线,注重个人兴趣,没站台帮父亲拉票。马英九教育孩子强调传统价值观,像谦让勤俭,他自己也以身作则,退休后还常引用古训。 1999年,马英九收养了一只混种犬,叫马小九,周美青负责照顾,它成了家里的第三者,甚至排名比马英九高。他有时抱怨狗占床位,但这也反映出家庭的轻松氛围。马英九在政坛上虽有争议,但家庭生活稳定,夫妻互敬,女儿独立。2016年卸任后,他成立基金会,参与公共演讲,2023年还访问大陆,推动青年交流。周美青退休后,更专注私人事务。 马英九的职业生涯从学者转政客,经历过高峰低谷。早年在美国求学,靠周美青支持完成博士,回台后从行政岗位起步,到市长、党主席,再到领导人。他推动两岸对话,但也面对经济不振的批评。退休后,他没完全隐退,继续基金会工作,偶尔评论时事。家庭一直是他的后盾,周美青坚持职场独立,女儿们在美国生活,没卷入政治漩涡。这张1986年的照片,像是一个起点,展现他从家庭男人到公职人员的转变。 现在回看马英九的一生,家庭对他影响深远。从香港出生,到台湾成长,再到美国求学,他的经历跨地域,反映出那个时代许多人的迁移故事。周美青的付出,让他们度过经济难关,两个女儿的成长,也体现了父母的教育理念:兴趣第一,别被外界干扰。马英九自嘲女人堆里的生活,其实点出他家里的平衡,妻子女儿各有主见,他更多是支持者角色。这在政界不常见,却很真实。 马英九退休后,生活更接地气。基金会办活动,推动两岸青年互动,他还去大学演讲,分享从政心得。周美青偶尔陪他出席,但多半在家照顾狗。女儿们在美国,过节时视频聊天,保持联系。1986年那张照片,现在看来像家庭的定格,提醒人们政治人物也有普通一面。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只靠个人努力,家庭支持至关重要。
美国人全世界逛了一圈才发现,最近一百年来,自己扶持的所有小弟里,最能打的,还是老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