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喜欢却要分手,大概是成长给爱情上的最痛一课。
前几天刷到条抖音,文案写:“我还是好想跟他结婚啊,没钱也结,结了离也结,结了后悔也结,众叛亲离也结。” 一瞬间被戳中,猛地想起19岁那个为男孩哭到喘不过气的夜晚。
我把截图发给姐姐,说你看,多像当年的我。
第一次失恋时,我就躺在她家的绒布沙发上,眼泪把纸巾泡得发胀。我控诉那个劈腿两次的男孩有多渣,把自己关了一整个夏天,像坠进情绪的无底洞。
那年姐姐29岁,刚从北京回到小城当老师。我哭成猪头时,她就在旁边备课,偶尔帮我收拾哭湿的纸团,回头看我丧兮兮的脸。
“怎么办姐姐,明明在一起那么痛,可我还是想跟他结婚……”
她愣了下,笑着说:“好啊,等你再长大点,就跟他结。”
19岁的我哪懂这话里的深意。那时的人生才刚展开,想要的不过是爱、新鲜、漂亮玩意儿,想把所有希冀都押在一个人身上。没见过世界多大,没数过一生要送多少人离开,更不懂遗憾、忘却、释然,本就是成熟的台阶。
后来到了22岁,谈过几场恋爱,早已习惯离开时的剥离感。痛苦和失落来临时,能克制情绪,也劝得动自己往前走。
再和姐姐聊天,她笑着问:“现在长大了,还想跟他结婚吗?”
我笑倒在沙发上,努力想了想,竟记不清当年那个男孩的脸了。
原来长大就是这样——慢慢明白,真心未必换得来真心,坦坦荡荡爱一场,就得做好被轻视的准备;一腔热情扑上去,也要敢面对无疾而终的结局。
爱情本就不公平、不讲理,像场精确的化学反应:要时间对、空间对、状态对、灵魂同频。从前以为不被爱就是自己不够好,后来才懂,你好不好、他好不好,和能不能在一起,根本是两码事。
就像去商场买东西,去晚了,最漂亮的被挑走了。你没错,商场没错,拿走的人也没错,可“晚了”就是晚了,“不行”就是不行。
世间哪条规则说过“互相喜欢就能在一起”?恋爱再自由,也逃不过现实的网:家庭背景、观念差异、收入水平……随便一条,都可能压垮一段感情。
《圆桌派》里说,很多人以为有爱就能扛住风雨,可爱情明明是最脆弱的温室花朵——现实稍微打个喷嚏,对它来说就是地震。后来不得不承认,爱情从来是锦上添花,成不了雪中送炭。
“年轻时,爱上什么都不过分;年纪大了,放弃什么都能理解。” 姐姐说这话时,刚和谈了好几年的男友分手。两人都要谈婚论嫁了,她才发现对方藏了个半年的小女友。
男方哭着求原谅,说婚后绝不再犯。身边人也劝:“年纪大了,遇个条件合适的不容易,男人嘛,忍忍就过去了。”
她去江边跑了十公里,回家收拾好行李箱,当天就搬了出去。
“我不伤心他是什么样的人,”她说,“我伤心的是,知道真相后,我居然真的想过原谅,想过忍一忍,觉得自己没时间耗了,就认命吧。可跑完那十公里我才懂,我做不到这样对付自己的人生。”
谁不想万事顺意呢?可再长大点就会知道:互相喜欢的人会分手,真心爱的工作会辞职,住惯的城市会离开。有多少不舍,就有多少无奈。
常收到年轻女孩的私信,纠结对方爱不爱自己,困在失恋里骂渣男,或是说:“姐姐,我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喜欢上别人了。”
其实啊,下定论是年轻人的特权。因为经历太少,遇见的人太少,连生物学上的有效样本都凑不齐。还没见过世界之外,人间深处,还有多少万紫千红的好。
长大的标志,是不再断言、不再纠结、不再固执。19岁痛不欲生的人,23岁回看只剩天真;33岁勉强原谅的事,40岁多半会后悔——明明可以和更好的人过一生。
人生哪有标准答案?不过是向前,向前,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