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罗炳辉到六合县开会,刚到就被一大娘拦住:“罗司令为我作主呀!”围观的老乡

熹然说历史 2025-08-01 22:15:08

抗战中,罗炳辉到六合县开会,刚到就被一大娘拦住:“罗司令为我作主呀!”围观的老乡议论纷纷:“想不到新四军也有坏人,见了女人也不放过!” 1940年夏天,新四军司令员罗炳辉刚踏进六合县竹镇,就被一个哭诉的大娘拦住去路。围观群众议论纷纷,质疑新四军军纪。这起突发事件背后隐藏着什么真相?罗炳辉又将如何处理这桩关乎军队声誉的案件? 罗炳辉将军除了有过硬的军事指挥才能,还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疾苦。他带领部队工作、活动过的地区,那里的老百姓都叫他”罗司令”“罗青天”,到处传颂着他的英雄事迹,把他当作老百姓自己的亲人。然而这一天,这位被老百姓视为青天的司令员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一个月前。新四军十五团一营进驻六合县竹镇后,当地百姓对这支抗日队伍非常欢迎。竹镇坐落在南京六合西北之首,长江北岸,西邻安徽来安县,北与安徽天长市接壤,四境环山,三面带河,水陆往来便利,是苏皖边界重要的商业、文化和物流中心。这里也是新四军开展敌后抗战的重要据点。 一营一排排长王吉明身材高大,作战勇敢,深受当地老乡喜爱。马大娘的女儿秋芳对这个英俊战士颇有好感,隔壁媒婆也主动提出撮合两人。可就在媒婆准备说媒的当晚,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事件。 夜里有人摸进了秋芳房间,她在朦胧中看到来人穿着军装,身材与王吉明相似,以为是他私下前来,便没有拒绝。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个夜晚。直到秋芳的姑父来家投宿,她搬到里屋与母亲同睡,让姑父和弟弟睡外间。次日清晨进房查看,发现两人都已惨死。 面对两条人命,马大娘找到营长丁永富要求严惩凶手。丁永富觉得事态严重,但很难相信是王吉明所为。正巧罗炳辉要来检查工作,他只好暂时搁置此案。马大娘以为营长包庇,这才有了当街拦截的一幕。 罗炳辉听完汇报后脸色沉重。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仅涉及两条人命,更关乎新四军在群众中的声誉。罗炳辉将军认为,老百姓过去的负担很重,今天建立了民主政权,军民关系应该鱼水不分才对。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损害军民关系。 罗炳辉当众把王吉明叫来,严厉地掏出手枪说要他自裁。王吉明坚决否认,并找来人证证明那几个夜晚他都在营房与战友同住。调查人员很快发现,二连有三个战士陆续丢了军装,加起来刚好一套完整军服。秋芳回忆说,那人大腿上有颗蚕豆大的疙瘩。 第二天晚上天降大雨,审讯现场人员稀少。门外偷听的两个人因门突然打开而跌倒,被当场抓获。镇长认出其中一人是媒婆的儿子钱回回,这个游手好闲的家伙正是真凶。他偷来军装假扮王吉明,夜闯秋芳房间,那晚误以为秋芳与别人同床,愤怒之下杀死了无辜的两人。检查钱回回的大腿,果然发现了疙瘩,铁证如山。 这起冤案的成功侦破,不仅还了王吉明清白,更重要的是维护了新四军声誉。罗炳辉还创立了”梅花桩战术”,在与日军作战时颇有收获。他还注意强化官兵的战术技术训练,亲自编写了《指挥员实用手册》《民兵战术》等教材。这位将军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更以严格的军纪治军。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罗炳辉任新四军二师副师长,后任二师师长、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从二师组建到抗战胜利的四年半中,罗炳辉统率部队,与日、伪、顽作战近三千次,毙、伤、俘敌逾三万人,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华中最稳固的根据地。 1946年6月7日,指挥部队攻占枣庄。战役结束后,罗炳辉病情转重。6月21日,在返回临沂时,病逝于兰陵。这位从云南彝良贫苦农家走出的将军,用49年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人民功臣。 罗炳辉逝世后安葬于临沂,当年11月28日,苏皖边区政府发布政令,改安徽省天长县为炳辉县。1950年,临沂县人民政府为罗炳辉建造陵墓,1987年安徽省在合肥市落成罗炳辉纪念铜像,刻有周恩来题词”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同志不朽!” 六合县的这起案件,充分体现了罗炳辉实事求是、严格执法的品格。他既不纵容包庇部下,也不冤枉无辜,通过细致调查还原真相,既维护了军队纪律,又保护了无辜战士,更重要的是维护了新四军形象。这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根本所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这起发生在六合县的案件,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严明的纪律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有了像罗炳辉这样的将领,新四军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你觉得这种军民鱼水情在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