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过劲来的俄罗斯“翻脸不认人”?2025年,中俄间的贸易突然“降温”,一纸关税新政,直接把中国汽车关税从15%抬到了38%,中方出手让俄冷静! 有人觉得俄罗斯缓过劲来就 “翻脸不认人”,突然提高中国汽车关税,这其实是个误解。2025 年开年,俄罗斯把中国汽车进口关税从 15% 涨到 38%,直接让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量暴跌 16%,损失大几百亿。俄方说是 “保护本土产业”,但明白人都知道,这背后藏着更深层的经济压力。 先说俄罗斯的处境。2025 年一季度,俄罗斯 GDP 增速掉到 1.4%,是过去 7 个季度最低水平。高利率政策压得消费和投资抬不起头,老百姓更愿意存钱而不是买车。本土车企虽说 2024 年生产了 98 万辆汽车,但 2025 年目标 110 万辆的产能还没完全落地。这时候突然提高关税,表面是保护产业,实则是想通过限制进口缓解财政压力 —— 毕竟能源收入下降,国家福利基金都快见底了。 再看中国这边,早就在布局反制措施。中方直接卡住稀土、矿产这些硬货,俄罗斯军工和汽车产业立马喊疼。要知道,俄罗斯本土车企 40% 的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关税一涨,成本反而更高。更绝的是,中国车企转头就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比如长城汽车在泰国的工厂产能翻倍,比亚迪在沙特签下 10 万辆订单,直接把损失的市场份额补了回来。 俄罗斯没想到的是,高关税反而让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更抢手。中国车企把原本投在俄罗斯的资源,全砸到技术升级上。2025 年,蔚来推出续航 1200 公里的固态电池车型,小鹏的自动驾驶系统通过欧盟认证,这些技术突破让中国汽车在欧美市场的溢价率提升 20%。反观俄罗斯,本土车企 AvtoVAZ 虽说计划生产 50 万辆,但核心部件还得依赖中国供应链,关税一涨,成本不降反升,反而被韩国现代、起亚抢了市场份额。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的 “保护政策” 把自己架到了火上烤。2025 年上半年,俄罗斯汽车市场整体下滑 8%,但中国品牌通过平行进口渠道,价格反而比本土车低 15%。老百姓用脚投票,导致俄罗斯本土车企库存积压,不得不偷偷从中国进口零部件 “曲线救国”。这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关税政策不仅没保护产业,反而让中国汽车以更低成本渗透进俄罗斯市场。 说到底,俄罗斯这波操作是典型的 “应激反应”。美俄关系缓和后,西方车企蠢蠢欲动想重返俄罗斯市场,俄方想通过提高关税为其腾空间。但他们忘了,中国汽车早就不是当年靠低价打天下的角色。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突破 45%,技术专利数量是俄罗斯的 20 倍。这种实力差距下,关税壁垒根本挡不住中国汽车的全球化步伐。 现在回头看,俄罗斯的关税新政反而成了中国汽车升级的催化剂。中方通过调整出口结构、技术突破和市场多元化,不仅化解了危机,还让中国汽车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而俄罗斯呢,既得罪了合作伙伴,又没捞到实际好处,只能看着韩国车企在自己市场分走一杯羹。这场博弈再次证明,在全球化产业链里,单边保护主义从来都是损人不利己的下策。
缓过劲来的俄罗斯“翻脸不认人”?2025年,中俄间的贸易突然“降温”,一纸关税新
探修説
2025-08-01 18:23:0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