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政治根基正在遭遇多重冲击。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位前喜剧演员出身的领导人始终以“战时总统”身份维系权力,但随着前线局势恶化与国内外矛盾激化,其执政基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乌克兰军方与泽连斯基的矛盾日益公开化。乌军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内多次公开质疑总统的动员政策。 2024年8月,泽连斯基以反腐名义解除全国33名征兵负责人职务,改用伤残士兵接任,此举导致前线兵员补充陷入混乱。 扎卢日内直言此举“破坏了专业动员体系”,并指出“这些被解职的官员熟悉业务,现在他们的空缺无人填补”。 2024年底军方与总统在征兵规模上爆发冲突,泽连斯基宣称军方要求征召45万至50万人,但扎卢日内立即否认,强调“从未提出具体数字”,并指责总统试图将动员责任转嫁军方。 这种裂痕不仅削弱乌军作战效率,更暴露了高层权力博弈的激烈程度, 其次美国与西方对泽连斯基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2025年2月,美国《纽约邮报》援引白宫内部消息称,特朗普政府多次讨论“让泽连斯基移居法国”的方案,认为其继续执政“有碍美俄和谈”。 尽管泽连斯基随后访问美国并签署矿产合作协议,暂时缓和关系,但美国对其信任度已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英国《卫报》披露,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等反对派领导人曾与特朗普团队秘密会谈,虽否认“密谋政变”,但承认讨论过“战后政治安排”。 这种外部势力的介入,加剧了基辅政权的不稳定性, 前线战局的持续恶化则进一步动摇泽连斯基的执政合法性。 2024年9月俄军在顿涅茨克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完全控制新赫罗迪夫卡,距离战略要地红军城仅19公里。 这座乌军后勤枢纽一旦失守,将切断顿巴斯地区补给线,导致整条防线崩溃,军事专家安德烈·马罗奇科指出,红军城附近的乌军部队“实际兵力仅为编制的一半”,因兵员匮乏已丧失战斗力。 更讽刺的是,泽连斯基为转移压力发起的库尔斯克州突袭行动,不仅未能牵制俄军,反而暴露乌军东北部防御空虚,促使俄军加大进攻力度。 乌克兰国内舆论对泽连斯基的批评声浪日益高涨,尽管BBC民调显示其支持率仍有57%,但较2022年的90%大幅下滑。 部分民众将经济困境归咎于长期战争,基辅街头出现“要面包不要炮弹”的抗议标语,更危险的是,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的影响力持续发酵。 这位因指挥赫尔松战役成名的将领,虽被解职流放英国,但其民调支持率仍高达72%,远超泽连斯基的49%。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甚至爆料,美英正密谋推举扎卢日内取代泽连斯基,尽管乌方驳斥为“离间计”,但消息本身已引发政坛震动。 在多重危机交织下,泽连斯基的“战时总统”光环正在褪去,美国战略界开始讨论“后泽连斯基时代”的乌克兰治理,而俄方则明确表示“只与合法总统谈判”。 这位曾经的“抵抗象征”,如今正面临被战争反噬的危险,未来局势如何演变,不仅取决于战场胜负,更取决于美乌关系的微妙平衡与乌克兰内部权力结构的深层变动。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政治根基正在遭遇多重冲击。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8-01 16:35: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