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二石"之一髡残:从抗清志士到画坛高僧,他的山水里藏着千岩万壑的人生】 提起清初画坛,绕不开"二石"——石涛与髡残。而今天要走进的,正是那位把血泪山河、禅意孤怀都揉进笔墨里的石谿和尚。 髡残(1612-1692后),俗姓刘,湖南武陵人。四十岁出家为僧,字介丘,号石谿、白秃等。他的人生,比画更跌宕:自幼爱画,20岁削发为僧,30多岁明朝灭亡时,竟投笔从戎加入反清队伍。失败后避兵桃源深处,那段"枕石漱水、避雨虎穴"的日子,程正揆在《石溪小传》里写得惊心动魄:"以血代饮,以溺暖足",三个月的九死一生,反倒让他饱览了"山川奇辟、树木古怪",胸中丘壑就此打底。 后来他定居南京牛首山幽栖寺,却常自谦有"三惭愧":"脚未历天下多山,眼未读万卷书,耳未受智者教诲"。这份谦逊里,藏着对自然与学识的敬畏。 而他的画,偏是另一番气象。擅山水,长于干笔皴擦,景物茂密,笔墨苍郁浑厚。宗法黄公望、王蒙,直追北宋巨然,却不做"临摹效颦",敢"变其法以适意"。黄宾虹说他"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看他的山水,像在看一个人的挣扎与释然,笔笔是禅意,亦是山河魂。 这样的画,这样的人,才是中国风里最厚重的底色吧? 你做自媒体一天收入多少
因为释永信,这位朴素的僧人彻底火了!这才是真正的修行高僧!跟释永信形成巨大反差!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