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想让刘伯承担任总参谋长,但是,刘伯承婉拒了,说:“总参谋长我

历史趋势解码 2025-08-01 10:00:46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想让刘伯承担任总参谋长,但是,刘伯承婉拒了,说:“总参谋长我已经当过四次了,总没有当好嘛,我还是去办学校,搞教育,当教书先生吧!” “就算瞎了,我也要摸着把教材编完。”刘伯承这样对周总理说道。1950年代初,这位身经百战的军神已年近六旬,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仅剩0.1,医生警告他随时可能完全失明。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急需要一位指挥大局的参谋长。刘伯承在军事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曾多次担任重要军事职务,是毛主席心中担任总参谋长的不二人选。 当组织上找到刘伯承,传达毛主席希望他担任总参谋长的想法时,刘伯承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总参谋长这一职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也明白这是党和国家对他的信任和重托。但想起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他支持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红军被迫长征。 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军事指挥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经过一番思考,他婉拒总参谋长一职,将心思都放在了教书育人上。1950年,中央作出重要决策,计划在原先的华东军政大学的根基上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亲自指定人选:“伯承同志,这个院长就由你来担任。”面对此次任命,刘伯承没有像以往那样推辞。 军事学院初创时,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匮乏。刘伯承大胆启用原国民党军官任教,陈颐鼎起初推辞。刘伯承却坚持:“军事科学不分党派,您有实战经验,正是国家需要的人才。” 这一决定引发争议。一些学员不服气:“我们打赢了国民党,凭什么听他们的。”刘伯承在全校大会上严肃回应:“我也是旧军人出身,革命不分早晚,站在这里的都是同志。”他以身作则,每天提前到校,向教员敬礼问好,甚至为年迈的教授搬椅子。 刘伯承治校极严。他首创三级制军校体系(初、中、高三级指挥院校)和两股绳培训模式(完成与速成结合),这一体制沿用至今。学员无论职务多高,考试不及格一律留级。开国上将杨得志、杨勇都曾因战术考核不合格被挂科。 1955年授衔时,军事学院战役系第一期52名学员全部成为将军,被誉为将军班。而刘伯承的左眼视力已降至0.02,医生警告再不休息将永久失明。“教材还没编完,我怎么能停?”他让秘书把资料贴在大字报上,脸几乎贴着纸审阅。 信息来源: 央视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新世孙吴刘伯承》 中国青年网|2012-07-30《南昌起义的首任参谋长——刘伯承》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89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73

用户13xxx73

1
2025-08-02 15:20

左眼由0.01降到0.02?写文章能严谨一点吗?

猜你喜欢

历史趋势解码

历史趋势解码

预测历史趋势,揭示背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