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航母?有什么用!”2017 年,一位海军少将面对镜头时嚎啕大哭,义愤填膺地表示:“南海 49 个岛屿,就毁在这群公知手上!” 辽宁舰的甲板在 2022 年的阳光下泛着冷光,张召忠的手指抚过舰载机起落架的锈迹。 这处锈迹像枚勋章,记录着 2016 年突破第一岛链时的惊涛骇浪 —— 当时台风把甲板浇成水帘洞,战机却准时升空,尾焰在雨幕里撕开金色的口子。 而此刻耳机里传来的,是年轻飞行员的报告:“已抵达预定海域,无异常目标。” 他突然想起七年前镜头前的自己,眼泪砸在演播室的台面上,像此刻海浪拍打着舰体。 南沙某岛礁的界碑旁,渔民老陈的渔网正晒在礁石上。2012 年辽宁舰交付那天,他在西沙被外舰驱离,渔网被钢索勾破,鱼获散了一海。 “那时谁管啊?” 老陈现在给舰上送补给,指着辽宁舰的方向笑,“现在不一样了,上个月外舰刚靠近,就有咱们的战机从头顶过,他们掉个头就跑。” 张召忠站在岛礁上听着,脚边的珊瑚石带着被炮火烧灼的焦痕 —— 那是多年前被侵占时留下的,像块疤,提醒着没有航母的日子里,海疆有多脆弱。 1980 年的军港里,年轻的张召忠蹲在老式护卫舰的甲板上,看外国航母编队从远处驶过。舰长安慰他:“总会有的。” 可那时的中国海军,最大的舰只吨位不及对方的驱逐舰。 他在日记里画过无数次航母草图,铅笔线歪歪扭扭,像他走了无数次的上访路 —— 去部委递报告,被问 “花这钱不如修公路”;在学术会上发言,被公知打断 “海洋霸权早已过时”。 那些草图后来被锁在抽屉里,压着一张南海岛礁的旧地图,49 个红点里,有 28 个被标上了 “被占”。 大连港的礼炮声还在 2012 年的风里回荡。张召忠站在观礼人群中,看着八一军旗升起时,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嘀咕:“花几百亿造个铁壳子,能当饭吃?” 他没回头,指甲却掐进掌心。 那天交付仪式后,他钻进辽宁舰的轮机舱,工程师正用抹布擦着管道上的油污:“这台主机,咱们琢磨了十五年才吃透。” 管道的温度烫得人发疼,像他心里烧了半辈子的火 —— 从看到外舰在南海游弋时的憋屈,到听渔民哭诉被欺负时的攥拳,这团火终于有了可以燎原的地方。 某报刊亭的角落,2013 年的旧报纸还压在新书下面。头版评论《航母是吞金巨兽》的标题刺眼,作者说 “一艘航母的维护费,够建十所希望小学”。 张召忠曾带着这份报纸去南海调研,在文昌港碰到支教的老师。“老师说,孩子们最怕台风季,外舰一来,渔船不敢出海,家长就没钱交学费。” 他把报纸塞进礁石缝,“航母不是吞金,是给希望小学守门的。” 后来那所小学的墙上,贴满了辽宁舰的照片,孩子们说 “这是海上的学校,能保护我们”。 张召忠的办公室里,有个铁皮盒锁着南海岛礁的土壤样本。2017 年落泪那天,他把这些样本倒在桌上,49 份土样里,17 份带着外域植物的种子 —— 那是被侵占后,对方刻意栽种的。 “他们说航母没用,” 他对着土样喃喃,“可这些土记得,谁在守护,谁在掠夺。” 盒底压着张渔民的字条,是 2022 年送补给时老陈塞给他的:“现在夜里开船,看到辽宁舰的灯,就像看到家里的煤油灯,踏实。” 远海训练的雷达屏幕上,光点连成守护的弧线。 张召忠看着年轻水兵校准导弹参数,他们的动作比教科书还标准,眼神里没有他当年的迷茫。耳机里传来指挥员的口令:“保持警戒,捍卫海疆。” 这八个字,他在不同场合说过无数次,从被嘲笑 “杞人忧天”,到此刻被海风裹着传遍大洋。 夕阳把辽宁舰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守护海疆的巨龙。张召忠想起 2017 年的眼泪,那不是软弱,是疼到极致的呐喊。 而现在,舰载机归航的轰鸣声里,他听见了答案 —— 关于 “有什么用”,关于 “为什么要争”,关于 49 个岛礁的每一粒沙,都该在祖国的怀里安睡。 甲板上的风还在吹,带着七年前的余温,也带着未来的潮声。张召忠的手离开起落架,锈迹沾在指尖,像沾着一片海。
“中国发展航母?有什么用!”2017年,一位海军少将面对镜头时嚎啕大哭,义愤填
云海仙踪觅
2025-07-31 18:46:51
0
阅读:1075
用户10xxx99
现在有航母了,几月几号可以拿回来?
卍元首卍
怎么不杀了那么内奸所谓公知
点球
张召中:伊拉克一定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