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最近在天然气圈闹出不小动静——能源部长兼卡塔尔能源公司CEO萨阿德亲自给比利时政府写了封信,明明白白说了:给欧盟供天然气的买卖,我们不伺候了。至于原因,表面看是"遇到障碍",实际就俩字儿:欧盟的气候标准太苛刻。人家明确说了,不遵守这些标准就得吃巨额罚单、担民事责任,卡塔尔一合计,这买卖划不来,转头找更稳定、营商环境更友好的市场去了。 欧盟的气候标准为啥成了"拦路虎"?说穿了,这更像套给卖家的"紧箍咒"。这些年欧盟一边喊着"碳中和",一边又离不开化石能源,于是琢磨出个"既要又要"的招儿:给进口能源加各种环保门槛,表面是环保,实则抬高交易成本。卡塔尔作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之一,本来靠量大价优走市场,现在突然要花大价钱改造设备、符合欧盟新标准,利润空间被砍得七零八落。换你是卡塔尔,是咬牙认栽还是另寻他路? 再看卡塔尔的算盘,打得实在精。断了欧盟的供,转向哪?亚洲市场肯定是首选——中国、印度这些新兴经济体正处在能源转型关键期,既需要稳定气源,又不像欧盟那样搞"一刀切"的标准。更别说中东、东南亚的老客户,本来就处得不错,现在腾出手来深耕这些市场,比跟欧盟较劲划算多了。 欧盟这边呢?表面硬气,实际慌得很。俄乌冲突后,欧洲天然气价格坐过山车,好不容易找到卡塔尔这样的替代来源,现在又闹"断供"。更讽刺的是,欧盟自己还在大量进口美国高价液化天然气,转头对卖家提条件,活像"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长此以往,谁还愿意跟你玩? 能源贸易从来不是慈善,讲究的是你情我愿、互利共赢。欧盟用"气候标准"当大棒,最后砸的可能是自己脚。卡塔尔及时调头找新伙伴,倒显得更务实。毕竟在商言商,没人会跟钱过不去,更没人愿意为别人的"理想主义"买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宁肯支付
【586评论】【19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