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自己把自己作死了!好好的啤酒配方被改得面目全非。 就说这酿酒的家伙事儿吧,以前老辈儿酿酒师传下来的方子多实在?大麦芽、小麦芽是基础,得挑颗粒饱满的麦子,泡发了蒸煮出甜津津的麦汁;啤酒花是灵魂,得选香气足的品种,煮的时候满屋子都是清苦带香的味儿;酵母更是金贵,得养得活泛,能把麦汁里的糖分变成酒精和那股子发酵的鲜灵劲儿;水更不用说,得是干净清冽的,不能有杂味儿串了。 可现在倒好,配方改得跟拆盲盒似的。小麦芽说不要就不要了,换成了大米、玉米。我问过酿酒的朋友,说大米玉米淀粉足,出酒率高,成本低。可不嘛,大麦芽贵啊,小麦芽更金贵,换成便宜的粮食,厂家利润能翻番。可您想过消费者吗?咱喝啤酒图啥?不就图那口麦香浓郁、层次丰富的劲儿吗?大米玉米蒸出来的麦汁寡淡得很,喝到嘴里跟兑了水似的,哪还有以前那股子“劲儿”? 酵母也变了味儿。以前的酵母是活的,发酵完还能留点“余韵”,喝着有股子鲜活的酸甜感。现在倒好,直接上酒花浸膏——说是提取啤酒花的精华,省事儿。可那浸膏能有啥滋味?就跟把茶叶碾成粉直接冲水喝似的,哪有现泡茶的香?我前几天买了瓶标着“精酿”的啤酒,喝第一口就懵了:咋一点麦香都没有?仔细看配料表,好家伙,大米、玉米、酒花浸膏排前面,酵母都成了“其他”。 你说厂家图啥?无非是量产省成本。工业啤酒一天能产几千吨,用便宜原料、标准化流程,能快速铺满超市货架。可咱消费者不是傻子啊!以前喝瓶啤酒能喝出麦香、酒花香、酵母的鲜,现在喝着跟白水兑酒精似的,谁还愿意掏那份钱?我身边好几个老酒友都转去买精酿了,可精酿再好,价格也上去了,普通老百姓偶尔喝两瓶还行,天天喝谁受得了? 更可气的是,有些厂家还在这儿玩文字游戏。瓶子上印着“经典配方”“传统工艺”,结果配料表上一堆添加剂。我就想问:到底是传统还是创新?要是真想保留老味道,为啥连最基础的原料都换? 说到底,啤酒这东西,喝的就是个“烟火气”。大麦芽的甜、啤酒花的苦、酵母的鲜,凑一块儿才叫“痛快”。现在倒好,全让工业化生产给“简化”了。厂家以为改改配方能多赚钱,可您想过吗?消费者的嘴是骗不了人的。您把啤酒做成“水+酒精”,谁还愿意为这“水”买单?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价格也太亲民了,2.5一罐,配料表只有水,大麦芽,小麦芽,啤酒花,酵母!这才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