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国军少将陈中柱战死,头颅被日军割下,拿去领赏。此时陈中柱妻子身怀六甲,强忍悲痛,带着女儿,日夜兼程来到泰州,向日军司令当面索要丈夫的头颅。 陈中柱,江苏盐城人,1906年生,家境不富裕,但在好友赵敬之的资助下,读完了中学,之后前往上海讨生活。1927年,北伐军进入江苏,陈马上回到家乡,加入北伐革命军。
后来进入南京军官研究班学习,编属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在此期间,与王志芳相识,王的家境富裕,父亲当时是南京下关区税务局局长,但王的母亲早逝,其父续娶后,王便与姑母生活在一起。
王志芳当时十五六岁,陈比王大10来岁,二人相识后,互感投缘,彼此暗定终身,但王父早早将女儿许给一个富商的儿子,闻言女儿有了意中人,马上出面阻止,棒打鸳鸯。
陈中柱爱情受挫,心灰意冷,便离开南京,到了上海警察局工作。陈的离开,令王十分心痛,常常以泪洗面。
后来,王父突发意外溺亡,没人再阻止她的婚事了,在其姑母的主持下,退掉了与富商家的婚约,姑母又带着她到上海,找到陈中柱,亲自为他们操办了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
婚后二人也很幸福,1935年王诞下长女陈璞,后又育有一子,儿女双全,家庭美满,但这一切的美好,随着日军侵华被打破。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陈中柱作为文职人员,本可不必到前线,但作为黄埔军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必须站在最前沿抗击日寇。
他把妻子王志芳和儿女送往重庆,自己毅然走上了战场,此后常活动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抗击日军。
后来又率部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并多次受到李宗仁的嘉奖。1938年底,陈中柱部队被整编,归国军鲁苏皖边区总指挥李明扬指挥,陈被任命为鲁苏皖边区第四游击纵队司令。
妻子王志芳辗转抵达重庆后,儿子却不幸夭折,后来王又听说,丈夫的徐州会战中牺牲了,她便带着女儿到前线去找人,在苏北找到了丈夫,此后一直随军转战各地,1940年,王又生下了二女儿。
新四军在抗战中不断壮大,令老蒋不安,国民党军不断给新四军找麻烦。1940年,陈中柱奉命与新四军发生了冲突,结果不敌,成为了新四军的俘虏,被关进了新四军总部。
被关押后,他心情十分烦闷,一日突然昔日好友赵敬之前来,令他意外的是,还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总指挥陈毅司令。
陈毅与他一番促膝长谈后,陈的思想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他被陈毅的睿智和大度所折服,同时也对新四军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坚定了与新四军并肩抗日的决心。
陈中柱说服李明扬不要与新四军为敌,建议与新四军联合抗战,并促成了与新四军的谈判。在和谈之后,陈中柱给新四军送去了慰问品,以及十几箱子弹等军需物资。
1940年9月之后,陈中柱多次与新四军联手抗击日寇,令日军第十二混成旅团司令南部襄吉十分恼怒,并悬赏5万大洋买陈中柱的人头。
1941年6月5日,陈中柱率部与日军十二混成旅团激战三天三夜,战至6月7日晚时,陈部弹尽粮绝,为寻找补给,他率部在抢占日军碉堡时,不幸身中六弹牺牲。
在陈死后,日军发现他就是被南部襄吉悬赏5万大洋的陈中柱,于是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去领赏。
妻子王志芳得知消息后,不顾身怀六甲的身体要前去寻尸,当地百姓对陈十分佩服,早已将他的尸体偷运回来,但王志芳看到丈夫没有头颅,这令她心痛不已。
她决意要前往泰州城日军司令部去把丈夫的头颅要回来,在村民的帮助下,她带大女儿前往泰州。
到了泰州城之后,她找到了与陈中柱私交很好的原泰州城防司令秦庆霖,不过秦此时已沦为汉奸,但他还是一口答应此事。
之后秦的妻子谢树清托人找到南部襄吉的翻译官徐鹏举,徐听后,不禁对王志芳心生佩服,拒收酬金5000大洋,就去向南部襄吉求情。
当时此事社会舆论发酵,吵得沸沸扬扬,南部襄吉面对舆论压力,为了笼络泰州百姓,本已决定将陈中柱的头颅归还,但心里又不甘心,于是就想羞辱一番王志芳,说归还头颅可以,但必须要王志芳亲自来取。
南部襄吉认为,王志芳一介女流,肯定没胆来见自己,她若不来就可以达到既羞辱了中国人,又能平复舆论的效果。
但他没有想到,王志芳义无反顾地来了,这令他大吃一惊,当他见到眼前那个挺着大肚,带着孩子的女人时,他就知道这个中国女人不简单,令他肃然起敬。
之后,他下令为陈中柱举行了一个哀悼仪式,王志芳手捧丈夫头颅离开。
就这样王志芳要回了陈中柱的脑袋,含泪把陈的脑袋与尸体缝合后安葬。
但她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后来她生下一子,抗战胜利后,带着两女一子回到上海生活。国民党军逃台时,她拒绝前往,选择留在了大陆。
1980年,王随二女儿移居澳洲。1987年,陈中柱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陈也成为历史上被国共两党共同追认为烈士的人。
此后,王经常回国为丈夫扫墓,还数次为陈中柱家乡的教育事业捐款。2017年,守寡76年的王志芳离世,享年101岁,她与陈中柱将军在天上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