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石破茂要是在8.15投降日道歉,日本就完了
近日,日本媒体频繁报道一则消息:首相石破茂计划在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纪念日发表演说,可能就二战历史罪行向中国和韩国道歉。这一消息引发日本社会激烈争议。
从自民党高层到普通网民,反对声浪此起彼伏,核心理由竟是 “首相道歉会让日本完蛋”。这种扭曲的逻辑背后,暴露的是日本社会对历史责任的逃避心态。
日本各界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他们认为道歉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日本将陷入 “无休止的赎罪循环”。
自民党前安倍晋三经济顾问本田悦郎公开宣称,“道歉会成为外交软肋,让中韩得寸进尺”。这种观点在日本保守派中颇具代表性,他们将历史反省视为 “自我否定”,而非面向未来的必要步骤。
其二,部分人担心道歉会引发中韩更多索赔。2024 年韩国劳工遗属对日企索赔胜诉的案例,让一些日本企业界人士坐立不安。他们认为,首相道歉将成为法律诉讼的突破口,导致经济损失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石破茂的动机可能并非单纯的历史反省。分析指出,他试图通过此举区别于其他自民党首相,塑造 “改革者” 形象。
近年来,日本在美日贸易谈判中屡受压力,石破茂可能希望通过改善对华关系,缓解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勒索。然而,即便如此,日本社会仍对道歉持强烈抵触态度。
这种现象折射出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2025 年,日本防卫省首次向全国小学分发儿童版防卫白皮书,书中渲染 “周边威胁”,强调 “自卫队的重要性”。
极右翼政党 “日本第一党”(Sanseitō)则效仿特朗普的竞选策略,煽动排外情绪,其支持率在年轻选民中快速上升。
与此同时,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持续发酵,部分教材仍歪曲卢沟桥事变等史实,将侵略战争美化成 “自卫战争”。
日本社会对历史责任的逃避,与其政治生态密切相关。自民党内保守派长期主导政权,他们将靖国神社参拜视为 “民族精神象征”,甚至将甲级战犯牌位供奉其中。
2025 年 6 月,150 名日本右翼人士包括 9 名议员,前往钓鱼岛海域举行 “悼念仪式”,试图强化对争议岛屿的所谓 “主权主张”。这种行径不仅伤害受害国感情,也让日本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
事实上,日本并非没有清醒的声音。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近日呼吁,“正视历史是改善日中关系的关键”。他指出,日本政府若不彻底反省,将难以获得亚洲邻国的信任。
然而,这种理性声音在日本社会仍属少数。石破茂原本计划在投降日发表的 “首相谈话”,最终因保守派压力而取消,改为成立专家小组研究 “战争责任”,但研究方向却聚焦于 “军部独走” 和 “平民伤亡”,实质是推卸政府责任。
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正在改写社会认知。据日本警方数据,截至 2025 年,日本境内右翼团体数量较 2015 年增长 30%,极端军国主义思想在年轻一代中悄然蔓延。
这种趋势令人警惕:一个不愿直面历史的国家,如何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又如何能保障自身的和平发展?
当前,日本正站在历史十字路口。是选择继续被右翼意识形态绑架,还是以诚意化解历史积怨,考验着日本政府的政治智慧。
中国始终主张,正视历史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正如外交部多次强调,“历史问题关乎是非曲直,容不得半点模糊”。
希望日本能以投降纪念日为契机,迈出真正反省的第一步,而不是让 “道歉会亡国” 的荒谬言论继续主导社会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