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在青岛开会时不慎感冒,又是发烧又是咳嗽,治疗了很久也未见好转。

航天科技追梦人 2025-07-31 14:22:03

1957年,毛主席在青岛开会时不慎感冒,又是发烧又是咳嗽,治疗了很久也未见好转。这时,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向毛主席推荐了一位年近花甲的中医...... 这位刘大夫可不简单,他祖上三代行医,从小在药香中长大,十几岁时一场大病让他立志从医。21岁就跑到东北拜师学艺,在名医张锡纯的立达中医院深造。 学成回乡后开了间药房,穷人来看病经常不收钱。更难得的是,这位老中医还是个老革命,抗战时期把自家药房捐给八路军,专门培训战地医生,还发明了方便携带的中药丸剂。 刘惠民被请到毛主席住处时,屋里还飘着西药的味儿。他仔细把脉,发现主席的病很特殊——外感拖久了没治好,外面受的寒没散,里面又积了热,中医叫"灯笼热"。 这病就像个灯笼,外面看着没事,里面烧得厉害。他开了剂大青龙汤,这是张仲景《伤寒论》里的方子,专门治这种表寒里热的症候。 两副药下去,效果立竿见影。烧退了,咳嗽轻了,毛主席顺利出席了后续会议。老人家特别高兴,说三十年没吃中药了,没想到这么管用。 这事过后,刘惠民就被调到北京,成了主席的保健医生。第二年去莫斯科参加庆典,还给苏联领导人看过病。 要说这事最妙的地方,是它改变了毛主席对中医的看法。1958年10月,主席专门批示说中医是个伟大宝库,要好好挖掘。 刘惠民立马张罗着办西医学习中医班,他说:"一个医生会两套本事,治病不就更容易了?"这话现在听着都不过时。 看看刘惠民这一辈子,真是把医者仁心做到了极致,小时候生病立志学医,年轻时远赴东北求师,壮年时悬壶济世还不忘革命,晚年能为国家领袖治病。 最难得的是他始终记得老百姓,抗战时冒险送药,和平时期推广中医。他改良中药剂型那会儿,哪有什么科研经费,全凭一颗救死扶伤的心。 现在有些人对中医指指点点,说什么不科学,可他们忘了,几千年来中国人靠什么治病?1957年青岛那个夏天,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西医没辙的时候,老祖宗的智慧解决了大问题。不是说西医不好,而是咱们有两条腿走路,干嘛非要砍掉一条? 医道无古今,悬壶济世心。从沂水山村到中南海,刘惠民用的始终是同一把脉枕,开的永远是济世良方。 参考资料:《今日科苑》刊文《毛主席论中医——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航天科技追梦人

航天科技追梦人

航天科技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