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案上的奏章堆得像要坍塌,朱元璋枯坐殿中,指尖划过江淮各地三百里加急的灾报。“赤地千里,父子相食”八个朱批字迹带着颤抖,墨点晕开如泪痕。 这是洪武三年(1370年)的四月,距离大明开国不过两年半,应天府已经七十六天没见雨水。太监看见皇帝深夜独自走向太庙,龙袍下摆沾满祭坛前的泥土。 当旱魃肆虐的消息传来,马皇后亲手拆下凤冠珠翠。坤宁宫的小厨房突然热闹起来,六宫之主系着粗布围裙,在灶台前翻炒野菜。太子朱标带着弟弟们提着食盒穿过宫门,檀木盒里清粥晃荡的声响,比任何圣旨更能震动朝堂。 “父皇进膳。”十二岁的朱棣跪奉陶碗,米粒间混着三分之一的糠皮。朱元璋举箸时目光扫过儿子们:“淮西的麦苗正成枯草,尔等碗中已是天恩。” 同月丁巳日诏书飞传各卫所:“凡开国将帅绝嗣者,岁给俸禄终其家”。阵亡老兵的父母抱着敕书老泪纵横时,不会知道皇帝在宗人府玉牒上朱批了更惊人的制度: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连六世外的奉国中尉也有二百石。 龙袍裹着的躯体始终残留着至正四年的饥饿记忆。十七岁的朱重八用草席裹着父母兄长的遗骸时,濠州城外树皮都已被啃光。当他躲雨破庙发现半袋发霉豆子,那种眩晕的幸福感比后来登基更真切。 正是这份创伤催生了史上最慷慨的皇族供养制。当山西庆成王府诞下第九十四位郡王时,老王爷颤巍巍向礼部请旨:“子孙相见不相识,乞赐勘合辨亲疏”。 这荒诞剧在嘉靖年间已成常态,皇族人口每三十年翻倍,万历三十二年玉牒载名者已达八万,抵得上边关五镇兵力总和。 山西巡抚的哭诉奏折在嘉靖案头堆成小山:全省岁入粮152万石,宗室俸禄需312万石。河南更惨,84万石岁入要负担192万石禄米。户部尚书跪在谨身殿喊出骇人之语:“虽竭天下全税,不足赡朱氏一脉!” 当李自成破太原时,被俘的晋王世子还在问“流寇安敢惊扰皇庄”。他很快见识到什么叫民怨沸腾——义军把三百多名郡王串成蚂蚱押往汾河,岸边哭声震天。史料记载崇祯十六年山西万余朱姓宗室被屠,鲜血染红整条涧河。 1644年三月十九日破晓,崇祯在煤山老槐树投缳时,千里外的凤阳皇陵正遭烈焰吞噬。李自成部将把朱元璋父母的土坟刨开,将残骨抛进滔滔淮水。当年那个为父母求葬地的少年,用江山为子孙打造的万世铁饭碗,最终化成百万怨魂的催命符。
御案上的奏章堆得像要坍塌,朱元璋枯坐殿中,指尖划过江淮各地三百里加急的灾报。“赤
闻史忆今阁
2025-07-31 00:12:48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