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调来了一名副司令员,因为带个“副”字,军区个别干部根本不重视,连基本的欢迎仪式都敷衍了事,而开国上将陈锡联听说后,愤怒地质问道:“真是胡闹,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微风] 一纸调令传达到沈阳军区:开国上将杨勇任副司令员,这个消息在军区内部产生了不同反应。 部分干部认为杨勇此前经历过挫折,对迎接工作并不十分重视,消息传到司令员陈锡联那里,这位老将军明确表态:无论什么情况,都要以最高规格迎接。 朝鲜战争期间,杨勇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在东线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 沈阳军区地处东北边防前沿,担负着重要的国防任务,陈锡联深知,这样的战略要地需要有经验的军事指挥员。 杨勇与陈锡联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工作交集,两人对军队建设都有深刻理解,这次搭档,对沈阳军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勇到任后,主动承担了军事训练等具体工作,东北地区冬季严寒,他经常深入训练一线了解情况。 在一次部队训练中,杨勇注意到战士们的防寒装备不够完善,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改进,这种关注细节的做法,得到了基层官兵的认可。 后勤保障一直是军队建设的重点,杨勇结合东北地区特点,推进了粮食储备体系的完善。 他提出在各部队驻地建设储备设施,既满足战备需要,又提高了储存效率,这些做法后来在其他军区也得到了借鉴。 军民关系是驻地部队必须处理好的重要问题,杨勇经常带领干部走访周边地区,了解群众需求。 在处理部队训练场地与当地农田边界问题时,他亲自参与协调,最终找到了平衡军事需要和群众利益的解决方案。 杨勇在沈阳军区工作期间,注重实际效果而非形式,他的工作方式务实低调,但成效显著。 这种作风影响了军区的整体氛围,也为年轻干部树立了榜样,许多当时的基层军官后来回忆,杨勇的工作态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杨勇调离沈阳军区时,不少干部战士前往车站送别,这个细节反映了他在军区内部的威望和影响力。 陈锡联与杨勇的合作,体现了老一辈军事指挥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他们共同为沈阳军区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 网友热评: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职务高低算个啥?干实事才是真本事!” “特殊年代的风骨,现在太难得了!” 互动提问: “如果你遇到杨勇将军这样的领导,是更佩服他的战功赫赫,还是敬重他甘当‘副手’的胸襟?来聊聊你心中真正的将帅风范!” (评论区等你杠,啊不,等你分享~) 信源:中国军网
沈阳军区调来了一名副司令员,因为带个“副”字,军区个别干部根本不重视,连基本的欢
雨后清新绿天
2025-07-30 20:02:1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