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年,72岁姚崇躺在病榻上,对儿子姚弈说:“百年之后,我教你一个自保方法,若幸运,则姚家无忧。”姚崇病逝后,姚弈按照父亲说的去做,姚家果真躲过一劫。 姚崇,唐朝著名宰相,武则天、唐玄宗时代的名人。唐玄宗能开创“开元盛世”,一半的功劳归于姚崇。不过,姚崇与同为宰相的张说有矛盾,关系比较僵。 721年,姚崇已经72岁,奄奄一息,而长子姚彝早已病逝,就只剩下姚弈一个儿子。姚崇放心不下姚弈,他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姚家被张说算计。 姚崇躺在病榻上,对着儿子姚弈说:我死之后,皇上一定会把张说从外地调回来京城,我平日与张说有仇,他一定会报复姚家。 同在唐朝为官,在三省工作那么久,姚崇对张说十分了解。张说心胸狭窄,又贪恋钱财,却是一个爱面子的人。 张说被贬谪外地,姚崇“功不可没”,一旦姚崇病逝,唐玄宗肯定会重新把张说叫回来,这对姚家而言并非好事。 父亲与张说的矛盾,尽人皆知,姚弈又岂能不知道呢?姚弈赶紧问父亲,让他告诉自己如何应对,保住姚氏一家老小。 看到儿子紧张的样子,姚崇知道姚弈斗不过张说,不能正面来。姚崇告诉儿子:我百年之后,你们一定要在灵堂上摆设珍贵物品,然后让张说为自己写碑文,并第一时间上报皇上。 姚崇说了一堆话,姚弈都记了下来,并按照父亲说的去做。 721年姚崇病逝,张说从外地回来。同在朝廷为官,如今姚崇病逝,张说自然前来吊唁,走一个过场,也是打探姚家消息。 张说来到姚家,先是假装哭了一番,怀念与姚崇一起共事的岁月,感叹人生时光之短暂。旋即,张说被摆设的珍贵物品吸引,他目不转睛,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这一切姚弈都看在了眼里。 姚弈走了过来,告诉张说:父亲病逝前告诉我,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张大人写一份神道碑,这些宝物就当做是酬劳。 写神道碑就能得到宝物,张说十分开心,没有多思考就答应了下来。 张说回到家之后,立刻奋笔疾书,写下神道碑内容,对姚崇充满溢美之词。姚弈也按照父亲说的做,第一时间来到张家,带着众多宝物,换取碑文。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双方都心满意足。姚弈回到家,直接让人把碑文内容刻下来,并把张说碑文原稿送给唐玄宗过目,告诉皇帝有这回事。 姚弈如此爽快的给予酬谢,张说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自己与姚崇关系不好,撰写碑文还可以,但如此丰厚的酬劳,未免太过头了。 这么一想,张说总算知道什么回事,他知道其中有诈。张说赶紧去姚家,希望拿回碑文,理由是需要修改,内容不够完善,不能体现姚崇的功绩。 姚弈告诉张说:碑文内容已经雕刻了,况且原稿呈送给皇帝,也不好拿回来。若是真的想修改,只能去找皇上,但自己官职卑微,皇上肯定大怒,这就就很难办了。 姚弈表现出一副难为情的样子,假装不知如何是好,把问题推给了张说。 张说终于知道什么回事了,原来这是姚崇的“遗计”。神道碑内容,皇上已经过目,都是对姚崇的谥美之词,岂能修改呢?如果修改,也是修改更好,一旦说了姚崇的劣迹,岂不是欺骗皇帝? 神道碑的内容是张说亲自写的,往后若是想报复姚家,也就找不到理由,否则就是自我打脸,更是欺君之罪。如此,张说再一次输给了姚崇,姚崇临死前保住了姚家,只是少了一些宝物而已。 姚弈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果真得以善终,张说也非但不敢为难他,还为他袒护了不少事情。不过,姚弈比较贪财,卷入姚闳事件,被贬谪外地担任永阳太守,此时是742年,张说已经病逝10年,没人能帮他。 姚崇与张说的事迹,收录在唐代郑处诲的《明皇杂录》中。《明皇杂录》是一本史料笔记,专门记录唐玄宗时期的一些事迹,史料价值比较高,故而这个故事可信度很高,应该是真实存在。#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721年,72岁姚崇躺在病榻上,对儿子姚弈说:“百年之后,我教你一个自保方法,若
史海奇报屋
2025-07-30 18:52:40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