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的坟墓”:俄罗斯国家杜马对塔利班国歌感到愤怒!塔利班领导层批准的国歌,

快乐小鼠 2025-07-30 15:46:00

“俄罗斯人的坟墓”:俄罗斯国家杜马对塔利班国歌感到愤怒!塔利班领导层批准的国歌,第三节和第四节包含诸如”看看成堆的头骨,这就是俄罗斯人剩下的!”之类的短语。

塔利班的核心人物之一是艾哈迈德·马苏德。他的父亲老马苏德是20世纪80年代抗击苏联入侵的传奇指挥官,绰号“潘杰希尔雄狮”。 老马苏德在阿富汗战争中带领游击队,利用潘杰希尔谷地的地形优势,重创苏军,迫使其在1989年撤离。他成为阿富汗的民族英雄,但2001年在塔利班掌权前夕被刺杀身亡。艾哈迈德继承了父亲的部分政治遗产,2021年塔利班重夺政权后,他在北部地区保持一定影响力。 尽管未在塔利班政府中担任正式职务,他的家族背景为塔利班内部派系增添了复杂性,尤其是在涉及反俄情绪的政策上。俄罗斯国家杜马是联邦议会下院,负责立法和外交事务监督,2025年由统一俄罗斯党主导,议员多支持普京的外交战略。 2025年2月,杜马通过与白俄罗斯的安全协议,展现了外交上的活跃。同年7月,俄罗斯成为首个正式承认塔利班政权合法性的国家,这一决定由普京推动,旨在打破西方对俄的外交孤立。 塔利班国歌《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国歌》由其文化委员会于2022年批准,第三节和第四节的歌词充满历史指涉,提到“成堆的头骨”和“俄罗斯人的坟墓”,直接指向19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苏联在那场战争中损失约1.5万名士兵,阿富汗平民伤亡高达百万,战争的惨烈在阿富汗人心中留下深刻烙印。 塔利班的歌词以普什图语写成,常用在喀布尔的官方场合播放,旨在宣扬其“胜利”历史。俄罗斯国家杜马在2025年7月获悉歌词内容后,迅速做出反应。 杜马议员集体表达不满,认为这不仅是对俄罗斯的侮辱,也是对两国刚建立的外交关系的挑衅。杜马主席沃洛金主持会议,议员们一致要求塔利班重新审视国歌内容,并通过正式声明向喀布尔施压。 俄罗斯率先承认塔利班政权,本是为了在地缘政治中争取盟友,缓解西方制裁的压力。2022年以来,俄罗斯因乌克兰冲突被欧美孤立,塔利班同样因其恐怖组织背景被多数国家排斥。 两国在外交上的“惺惺相惜”促成了这一合作,但国歌事件让俄罗斯感到被“背刺”。杜马内部不少议员质疑承认塔利班的决定是否过于仓促,但碍于普京的战略布局,未公开反对。

塔利班方面接到俄罗斯的抗议后,内部展开紧急讨论。文化委员会坚持歌词反映了历史事实,是阿富汗人民对苏联入侵的集体记忆。 外交部则更倾向于维护与俄罗斯的关系,认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俄罗斯是少数愿意合作的伙伴。塔利班领导层在是否修改歌词的问题上出现分歧,部分成员认为不应向外来压力妥协,另一些人则主张暂时搁置争议,以保住外交成果。 喀布尔的回应最终通过外交渠道传到莫斯科,承诺“审视国歌内容”,但未给出具体修改计划。俄罗斯外交部对此保持低调,未公开升级争端,而是继续推进与阿富汗的经贸合作,包括地毯、干果等领域的贸易。塔利班在国内宣传中也减少了国歌的播放,转而使用宗教歌曲,以淡化争议。 这场风波暴露了俄罗斯与塔利班关系中的脆弱性。俄罗斯在承认塔利班政权时,更多考虑的是地缘政治的现实需求,而非双方的历史恩怨。 塔利班的国歌歌词虽未明确针对2025年的俄罗斯政府,但其措辞无疑触碰了俄罗斯的敏感神经。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失败不仅是军事上的挫败,也是俄罗斯历史中的痛点之一。 塔利班选择将这段历史写入国歌,某种程度上是对自身合法性的宣示,但在外交上却显得缺乏策略。 俄罗斯国家杜马的愤怒反映了其对国家尊严的维护,但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俄罗斯的选项有限。塔利班同样面临两难:修改歌词可能被国内视为软弱,不改则可能损害与俄罗斯的合作。

0 阅读:0
快乐小鼠

快乐小鼠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