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菲律宾奎松市街头化身愤怒的海洋。数千民众高举标语牌冲破警戒线,燃烧的烈焰吞噬了总统马科斯与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肖像。震耳欲聋的"卖国贼"呐喊声中,星条旗与菲律宾国旗激烈碰撞——这场针对《美菲战略经济对话框架协议》的烈火抗议,正将总统府推向风暴中心。 抗议现场:火焰与口号交织的政治战场 当天示威者冲破铁丝网封锁,将写满"不做美国经济殖民地"的横幅挂在政府大楼外。印着马科斯与特朗普头像的纸板在火焰中扭曲变形,浓烟中飘散着民众的怒吼:"我们不要致命合同!"示威领袖手握扩音器控诉:"19%的关税利刃正刺向菲律宾经济的咽喉,而我们的市场却要零门槛向美国敞开!"现场手机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总统车队绕道避行的画面引发二次舆论海啸。 贸易绞索:单边开放背后的经济绞杀 这场民怨的根源直指美菲新签署的贸易条款。根据协议,美国获得对菲出口钢材、农产品等征收高达19%关税的特权,而菲律宾却需向美国商品全面开放零关税市场。经济学家卡洛斯·雷耶斯在《马尼拉时报》痛批:"这等于让本土企业跪着和全副武装的跨国公司搏斗!"菲律宾中小企业联合会统计显示,仅农产品领域就将有23万农户面临破产危机。抗议者高举的"经济自杀协定"标语,恰成当下民心的最锐利注脚。 政治博弈:南海政策与民生利益的撕裂谜局 耐人寻味的是,抗议浪潮并未触及马科斯的南海政策。标语牌上不见中国国旗踪影,"停止南海挑衅"的口号彻底缺席。分析人士指出:底层民众真正愤怒的是"总统拿民脂民膏换取政治庇护"。就在抗议爆发的同日下午,马科斯在国会发表任内第四次国情咨文时,场外震天的"反对经济殖民"呐喊穿透墙壁,主席台政要们的笑容愈发僵硬。这份用民生代价换取的地缘政治保单,正反噬着总统府的政治信用。 当议会大厦的掌声与街头的怒吼形成刺耳的和声,这场因"19%关税炸弹"引爆的政治危机,已超越普通示威的范畴。马科斯试图平衡地缘战略与民生经济的走钢丝游戏,正在民众点燃的熊熊烈火中剧烈摇晃。随着美国大选临近与特朗普可能的回归,这条由华盛顿伸向马尼拉的经济绞索,正把菲律宾拖向更深的政治漩涡。
菲律宾街头怒火:民众高呼"卖国贼"
燕子今天吃什么
2025-07-30 14:39:54
0
阅读:44
用户12xxx01
觉醒的深度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