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小国家都敢跟中国翻脸不怕中国?据媒体5月23日报道,敢说真话的蔡正元教授一话点破:中国雄而不霸!“无力症”很严重,说白了,中国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不欺负你们,但你们得怕我。 中国从改革开放后就一直强调“和平崛起”,不想当西方列强那种靠炮舰开路的霸主,邓小平早说过,如果中国哪天想称霸,世界人民就该反对它,所以中国在国际上更多靠经济合作、软实力和外交谈判来做事。 中国在南海问题立场很硬,但基本靠外交斡旋没轻易动武,这种克制让小国觉得中国虽强,却不会真动手。 菲律宾背后有美国撑腰,觉得试探中国底线也没啥大风险,结果就是中国的温和被有些国家当成了“软弱”。 中国文化里受儒家和孙子兵法影响深,讲究“以德服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古代中国靠朝贡体系、文化吸引和经济联系稳住周边国家,没总想着打打杀杀,这传统延续到今天。 “一带一路”倡议靠基建投资和经济合作拉近跟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想用软实力让人服气,可这种方式在一些小国眼里,反倒成了“没脾气”的表现。 立陶宛2021年敢让台湾设“代表处”,挑战中国红线,多少是因为觉得中国不会真翻脸,中国的“和平发展”让人觉得它更爱讲道理,不是动不动就“霸”。 国际环境也给小国壮胆,现在中美博弈是全球主线,美国拉着一堆盟友围堵中国,小国觉得自己有靠山,底气足了。 澳大利亚、英国在香港、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这些小国知道单独跟中国硬刚风险大,但有西方撑腰,成本就不高了,加上现在信息传播快,社交媒体和国际舆论放大这些小国的声音。 很多小国在地缘政治里夹缝求生,靠大国博弈捞好处,越南、菲律宾在南海跟中国对着干,多少是为了从美国那儿换点军事、经济援助。 他们算准了中国为了“和平发展”,不会轻易下狠手,还有民族主义作祟,像立陶宛这种历史被大国压迫过的国家,自尊心强,领导人通过“反华”刷存在感,凝聚国内支持,顺便从西方捞政治资本,这种投机心理让他们敢冒险。 蔡教授说的“无力症”,其实是中国战略克制的副作用,中国想靠经济实力和软实力让人服气,但这得时间积累,像“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理念,虽然不少发展中国家买账,但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里,还没完全站稳脚跟,小国敢“翻脸”。 就是觉得中国的“雄”还没变成真正的“霸”,但这“无力症”不是没解药,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还在扩大,“一带一路”让不少国家离不开中国。 外交上中国也开始硬起来,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制裁、对立陶宛的外交降级,未来,中国得在“和平”和“威慑”间找平衡,既保持克制,又让小国明白挑战底线的代价。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为什么很多小国家都敢跟中国翻脸不怕中国?据媒体5月23日报道,敢说真话的蔡正元教
雪声和弦
2025-07-30 13:16: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