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国内还有大把声音在指责《南京照相馆》和《731》是“仇恨教育”时,日本人已经要求本国教育机构全面封杀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载和宣传了。 2025年的夏天,电影院里外异常热闹。一边是《南京照相馆》的票房一路高歌,另一边是无数人对《731》高达191万的“想看”期待,而在这份火热之下,一场关于“仇恨教育”的争论也吵得沸沸扬扬。 就在我们自己人还在为“该不该给孩子看”、“是不是在煽动仇恨”而激烈辩驳时,海的另一边,一场精心策划的“记忆清除战”早已全面打响。 这场行动的核心,直指日本下一代的大脑。 一个名为“改善教育神奈川县民之会”的民间团体,正联合向神奈川、东京等十个都县的教育委员会施压,他们的目标明确而狠毒:将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彻底下架。 他们盯上的是日本实教出版社的教材,仅仅因为书中引用了屠杀元凶之一、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日记,承认日军杀害了“数量庞大”的中国人。 请注意,这里甚至没有提及30万这个数字,仅用“数量庞大”一词,便已刺痛了他们的神经。 他们的手段,是在史料上拼命地“抠字眼”。他们宣称,中岛今朝吾的日记“真实性存疑”,甚至将日记中“不保留俘虏之方针”的铁证,歪曲解释为“可能解除武装后释放”。 去年,他们就用“南京占领后人口反而增加”这类早已被驳斥的谎言,要求出版社删除相关记述,甚至荒唐地提出,若要记载,就必须同时写上“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说法。 这已经不是篡改,而是赤裸裸地挑战人类良知的底线。 这绝非孤立事件。当我们在讨论电影镜头是否过于血腥时,日本防卫省已经将印有中、俄为“假想敌”的《儿童版防卫白皮书》,发到了全国小学生的手中。 当有网友担心我们的电影会“吓坏孩子”时,一名靠着在网上持续抹黑中国游客而走红的日本人,已经高票当选为奈良市的议员。 从街头宣传到议会殿堂,从民间团体到政府机构,一种系统性的历史修正主义正在日本社会蔓延。 此刻再回头看我们内部的争论,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与讽刺。有人说,电影里日本兵当街摔死婴儿的镜头太残忍,不该让孩子看。 可历史的残酷,何曾因为对象的年龄而手软?当年731部队设立专门的“儿童实验组”,将活生生的孩子当做“原木”进行病毒实验时,又有谁来为他们捂上眼睛? 当年的受害者连害怕的权利都没有,如今他们的后人,却要因为直面这段历史的勇气而背上“煽动仇恨”的骂名。 真正的仇恨教育,不是让我们记住历史,而是教唆我们遗忘历史。 那些潜伏在评论区,将《南京照相馆》和《731》打上“仇恨教育”标签的人,与大洋彼岸那些企图涂改教科书的右翼分子,在逻辑上形成了诡异的“内外联动”。 他们都害怕一件事:真相被更多人知道。他们恐惧的,正是当银幕上那些浸透血泪的画面,唤醒一个民族集体记忆时所凝聚起来的强大意志。 电影散场,当灯光亮起,很多人都沉默着不愿离去。或许,最好的“彩蛋”并不在银幕上,而是在我们走出影院时,看到商场里孩子们嬉笑跑闹、情侣们甜蜜依偎的鲜活景象。 这份我们习以为常的“人间烟火气”,正是当年那些在照相馆里、在集中营里挣扎求生的小人物们,用生命换来的明天。 所以,走进影院去看《南京照相馆》,去期待《731》,从来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它是为了守护真相,为了铭记我们民族从何处来,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明白和平的珍贵与脆弱。 每一张我们买下的电影票,都是为这场“记忆保卫战”投下的一票。因为我们比谁都清楚,历史不会撤档,遗忘,才是对过去最彻底的背叛。 参考资料:“他们想抹去 南京大屠杀的记忆”--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那些说我们只会仇恨教育的人,看看他们。
【2评论】【1点赞】
阿莫
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
溜溜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愿直面或者选择遗忘这段屈辱,那真的不配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