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就不信还有人看到这位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材料科学泰斗,中国铀浓缩技术奠基人。

佳佳怡 2025-07-30 11:34:47

俺就不信还有人看到这位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材料科学泰斗,中国铀浓缩技术奠基人。打破西方核垄断,使中国成为全球第5个掌握铀浓缩能力的国家。 以自主创新铸就大国核盾的民族脊梁——吴自良!不肯送上一束花不肯留下一颗爱心,不肯为他说一句“致敬民族脊梁”的。 说起来,吴自良这辈子,像块埋在土里的铀矿石,看着普通,内里却藏着能照亮民族底气的能量。1948年他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那会儿国外实验室捧着高薪留他,他却打包了一箱子实验数据和图纸,坐船回国。有人劝他“国内连像样的显微镜都凑不齐”,他只说了句“正是因为缺,才更该回去”。 回国头些年,他在上海冶金所搞研究,实验室是旧仓库改的,夏天像蒸笼,冬天冻得握不住笔。1959年,中央把铀浓缩技术这块硬骨头交到他手上——那会儿西方对中国搞核封锁,连铀浓缩离心机的一张设计草图都捂得严严实实,想搞自主研发,等于从零开始画图纸。 吴自良把铺盖卷搬进了实验室。铀浓缩的关键是离心机转子,转速得达到每分钟几万转,对材料强度要求高得吓人。他带着团队试了几十种合金,不是强度不够,就是高速旋转时容易断裂。有回实验失败,转子碎片飞出来,擦着他的胳膊过去,留下道血痕,他抹了把血继续记数据:“碎了好,知道哪不行了。” 最熬人的是计算。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一个数据算三遍才敢记下来。有次为了验证一个合金配方,他和助手在计算室泡了三天三夜,桌上的草稿纸堆得比人高,最后算出结果时,他手抖得连笔都握不住,却突然笑出声:“对了!就按这个配比来!”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天,吴自良正在车间盯着离心机运行。广播里传来消息时,工人们欢呼着扔帽子,他却蹲在机器旁,摸了摸冰冷的转子外壳,眼眶慢慢红了。这台机器,他们前前后后改了137次设计,光是报废的转子就堆了半间仓库,多少个春节没回家,多少个深夜在实验室啃冷馒头,都值了。 后来有人问他“搞核研究苦不苦”,他指着实验室墙上的标语“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不能搞?”说:“苦啥?看着咱们自己的离心机转起来,比拿任何奖都痛快。”他一辈子没评过院士,不是不够格,是每次评选都把名额让给年轻人,说“机会该给能跑更远的人”。 2008年吴自良去世,追悼会上,他的学生捧着一块他生前珍藏的铀矿石——那是他回国时带的,上面刻着行小字:“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这块石头,像他的人生注脚:不张扬,却在民族最需要的时候,释放出足以打破垄断的力量。 你知道吗?咱们现在能挺直腰杆谈核威慑,背后是多少个吴自良这样的人,在缺设备、缺资料、缺经验的困境里,硬生生用算盘算出公式,用双手磨出图纸。他们不求被记住,只愿国家“不被人卡脖子”。 这样的民族脊梁,难道不该被更多人记住?难道不该让更多人知道,咱们今天的安宁,是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熬白了头、用尽了力才撑起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

猜你喜欢

佳佳怡

佳佳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