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初,澳门即将回归祖国。在一次社会活动中,一群记者围住“赌王”何鸿燊,七嘴八舌的提问:黑社会现在如此猖獗,您担心他们会成为回归后的不稳定因素吗?“赌王”这次没有和媒体“打太极”,而是直截了当地回答:“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黑社会谁也不怕,就怕五星红旗。”
2020年5月26日,港澳知名爱国企业家何鸿燊逝世,享年98岁,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何鸿燊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贯穿他一生的,不仅是勤奋努力,还有他常常提到的“爱国”之情。 何鸿燊拥有中国、英国、犹太和荷兰等多民族的血统,这一点从他的外貌中可以看出。在201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何鸿燊坦言自己是混血儿,但他强调:“我认为自己七成以上是中国人。我在中国长大、在中国读书,我的祖籍是广东,我觉得自己是典型的广东人。”他对自己的民族身份有着清晰的认同,这种认同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一生。 2001年,作为奥申委顾问的何鸿燊在得知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立即投入捐资,支持奥运场馆的建设,特别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兴建。2008年5月,北京奥运圣火在澳门传递时,86岁的何鸿燊亲自担任了火炬手,跑第二棒。 尽管年事已高,他依然举着火炬,在街道上慢跑,这一幕感动了无数目睹的人们。令人感到有趣的是,何鸿燊表示自己“嫌”这段路程太短,接受采访时他表示:“人家照顾我,分配给我的传递路程比较短。感觉多跑一段路,也可以啦。” 2003年9月,何鸿燊将价值600多万元的圆明园猪首铜像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四年后,2007年9月,何鸿燊再次以6910万港币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在记者询问他对于圆明园兽首事件的看法时,何鸿燊毫不避讳地表示:“这个是好事,能捉弄一下他们也好。怎么能说过了100年就不是他们(欧洲)从中国抢的。”
1999年初,澳门即将回归祖国。在一次社会活动中,一群记者围住“赌王”何鸿燊,七嘴八舌的提问:黑社会现在如此猖獗,您担心他们会成为回归后的不稳定因素吗?“赌王”这次没有和媒体“打太极”,而是直截了当地回答:“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黑社会谁也不怕,就怕五星红旗。” 回望澳门近年来的社会治安状况,确实令人触目惊心。1997年,这座只有40多万人口的城市,竟然发生了1300多起涉及凶杀、恐吓和持凶器伤人的恶性案件。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20条逝去的生命。当时的澳葡政府面对如此严峻的治安形势,却显得力不从心。 进入1998年,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博彩业监察协调局、治安警察局和司法警察局的公职人员频频成为黑帮暴力的受害者。这一年里,就有13名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遭到暴力袭击,有的不幸受伤,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99年,绑架案的数量更是创下了新高。这一年中,澳门警方正式立案的绑架案就达到25起,其中多达19起未能破获,造成11人伤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普通市民对安全的渴望与无助。 解放军的进驻,给澳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街头械斗、非法讨债、黑帮恐吓等暴力事件,如同冰雪消融般迅速消失。
尽管人们常称他为“赌王”,但他自己却并不认同这一称号。他曾表示:“很多人都叫我做赌王,其实我不好赌。我希望通过发展博彩业,达致博彩商、政府、社会的‘共赢’局面。”何鸿燊的成功并非仅仅来自赌博,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商业运作和聪明的策略实现了财富和影响力的积累。 上世纪50年代,何鸿燊通过一连串的贸易买卖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并开始进入房地产行业。他在房地产经营中采用“内外有别”的策略。简单来说,在香港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地方,他将地产作为“动产”来经营,赚取差价;而在海外相对稳定的市场,他则通过投资地产,进行“恒产”运作。这样的策略使他在房地产行业中稳步发展,最终成为港澳地区的千万富翁。 事业成功后,何鸿燊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为了感谢母校香港大学的培养,他捐资兴建了“何鸿燊体育中心”,并为澳门大学捐资建设“新教学大楼”。为了表彰他对社会的贡献,香港大学授予他社会科学荣誉博士学位,何鸿燊也常常戏称自己最喜欢“何博士”这一称呼。 他热衷于参与慈善筹款活动,有时甚至亲自登台演出,助力公益事业。在2007年的一次慈善活动中,何鸿燊与妻子梁安琪一起合唱了一曲《妇人心之怜我爱》,曲终后,观众纷纷要求他返场。他即兴改词,唱到“与安琪两心向善,我若然是变心,来世街边乞米”,这一举动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身为“四房十七杰”的父亲,他的家族关系曾因继承问题而引发了不少纷争。2011年,二房和三房联合取得了澳博公司的股权,随即赌王在家中与律师会面,录像显示他当时表态要夺回公司股份。然而,次日他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公开表示股份转让是公司的安排,强调家人应和睦相处,不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最终,四房表示愿意重新分配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