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瞿秋白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名叫杨之华,他找到杨之华的爱人,向他表白自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7-30 08:58:09

1924年,瞿秋白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名叫杨之华,他找到杨之华的爱人,向他表白自己的感情,谁料,他称之为竞争对手的男人竟然成全了他俩。

瞿秋白爱上已婚妇人杨之华。他主动找到其丈夫沈剑龙表明心意——意外的是,这位竞争者选择成全,让这段关系得以成真。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思想与情感斗争?悬念留至后文。

1923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社会系任教,杨之华从浙江萧山来校就读,两人在五四运动与社会主义探索中相识。杨之华此前已婚并育有一女瞿独伊。婚姻只是形式,沈剑龙虽为上海农村出身但后来从政,对她情感淡薄。

两人通过左翼文化与革命活动接触日增,志趣相投、精神共鸣。瞿秋白自王剑虹早逝后心灰意冷,遇见之华仿佛找到灵魂伴侣。身处激进时代的青年革命者,对婚姻与信仰的理解与常人不同,这一份倾慕迅速发酵,直至跨过身份界限,转为爱情念想。

思辨中的告白之路

时间推至1924年秋。他决定将感情正面表露,而不是暗恋。并非被动,也非艳遇。他写信给沈剑龙,要求离婚,并说明自己愿意替代。信中阐述两人关系的不合及自己能力更适合照顾之华与孩子。目标明确,态度尊重。

这封信发表于《民国日报》,三条启事同步刊出,表明社会交代。这种公开方式,在当时既是知会公众,又是给三人明确身份转换的可能空间。瞿秋白不仅在思想上认定,也在行动上承担责任,将革命者的坦荡态度与私人情感结合在一起。

经过数次交谈,沈剑龙对瞿秋白的品德与学识深感折服。他在启事中公开表示:“经过数次交谈,知道秋白比我更适合之华。”最终,他选择让步,不争夺,甚至出席婚礼。

婚礼于1924年11月7日在上海举行。婚礼现场氛围复杂——革命气息、友情氛围与离婚祝福交织出现。沈剑龙亲自到场献花,送上祝贺,表现出一种超越竞争的尊重。他笑称自己“借花献佛”,暗示既释怀也祝福。

婚后,瞿秋白为纪念这段情感关系,亲刻一方印章,上书“秋之白华”,寓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两人爱情与革命共融的象征。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