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黎世报》:侵略战争必须以侵略者的失败告终,否则和平永远不会回归 瑞士媒体刊载荷兰学者德鲁·恰霍扬的署名文章。恰霍扬教授呼吁欧洲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支援,恨不得欧洲下场,与俄罗斯直接对抗。 西方目前对基辅的支持仍显迟缓。和平主义与情感上的疏离和自我安慰交织在一起。欧洲必须最终认识到,乌克兰的战争关系到自身的未来。 “你们曾在战争与耻辱之间进行选择,你们选择了耻辱,但最终仍会迎来战争。” 这是丘吉尔对张伯伦所说的话。当时张伯伦以为,他在1938年慕尼黑会议上拯救了和平,并与希特勒达成了协议。 目前,俄罗斯尚未对西欧构成直接威胁,但丘吉尔的警告至今依然适用。如今成为俄罗斯侵略牺牲品的乌克兰,并未要求西方国家派兵进入其领土作战。乌克兰所寻求的,是在布鲁塞尔、伦敦、柏林和巴黎获得一种承认:邪恶在欧洲再次开始滋长;乌克兰属于欧洲。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西欧民众支持乌克兰,但往往保持一种安全的情感距离:这场战争是悲剧,是的,令人震惊。当然,责任在于俄罗斯。但这不是我们的战争,是他们的战争。 欧洲相对的安宁与繁荣,是由北约的威慑力量所保障的。如今,华盛顿的注意力转向亚洲,而莫斯科的帝国野心已失控,昔日的和平主义本能不仅过时,更已成为一种负担。 乌克兰不是欧洲安全的负担,而是其保障。一个装备精良、融入北约的乌克兰,将成为未来侵略行为的可靠威慑力量。 欧洲仍拥有切实可行的行动空间:包括将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中3000亿美元移交给乌克兰,进一步强化制裁,以及封锁波罗的海,禁止俄罗斯影子船队通行。 此外,应向乌克兰提供全面而非渐进的军事援助,包括远程武器。真正的决心意味着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迅速并大规模投资乌克兰军备,并在乌克兰上空建立防空保护伞。这并非因为欧洲渴望战斗,而是为了确保自己不必被迫参战。 认为俄罗斯濒临使用核武器的观点,是一种危险的误解。这种风险并未降低,反而因西方屈服于克里姆林宫的讹诈而上升。核对抗的风险永远不可能为零,但对莫斯科威胁的妥协与退让,只会让第三次世界大战更有可能,而非更不可能。 乌克兰正在为持久的和平而战。而这种和平只有在欧洲最终放弃“我们将支持乌克兰,直到需要为止”这句空洞口号,并真正理解“绝不能让侵略者逍遥法外”这一必要性时,才可能实现。
《新苏黎世报》:侵略战争必须以侵略者的失败告终,否则和平永远不会回归 瑞士媒体刊
世界局势观察站
2025-07-30 07:41: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