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出了新情况 —— 泰国前总理佩通坦,也就是那位被宪法法院停职的女总理,最近在曼谷办公室接受了《曼谷邮报》的专访。有意思!一个被停职的总理,顶着文化部长的头衔,还在大谈特谈边境冲突。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佩通坦在这次专访里,一上来就火力全开,指责柬埔寨的军事行动“严重违反国际法”,甚至用了“战争罪”这样的话。 她举了个例子,说7月24日的冲突中,柬埔寨军队不仅向泰国边境的军事据点开火,还把炮火覆盖到了平民区,连学校和医院都没能幸免。 更让她抓住把柄的是,柬埔寨在冲突前特意下令边境学校停课,这让她有了“柬方预谋发动攻击”的证据。 这种指控可不仅是军事层面的较量,而是上升到了道德和国际法的高度,目的就是要在国际舆论场抢占制高点。 佩通坦甚至还声称,泰国的军队已经准备就绪,就等时机合适时以牙还牙。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佩通坦都被停职了,还能指挥军队吗? 根据泰国宪法法院7月1日的裁决,她的总理职权被暂停,国防事务由代理总理普坦接管。 说白了,现在军队的指挥权在军方和普坦手里,但佩通坦也不是吃素的,她虽然没了总理头衔,却巧妙地利用文化部长的身份,把边境冲突和文化保护捆绑在一起。 比如,她宣布暂停原计划归还柬埔寨的20件高棉文物,理由是“当前局势下需要重新审查”。 这招很高明,既打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旗号,争取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支持,又把皮球踢给了柬埔寨——你不是要文物吗?先把边境冲突解决了再说。 一扯到文化保护,就不得不提泰国和柬埔寨之间的老恩怨——柏威夏寺的归属问题了。 这座建于公元10世纪的寺庙,自打1962年国际法院裁定归属柬埔寨后,就成了两国关系的火药桶。 泰国虽然接受了判决,但心里一直不服气,尤其是2013年国际法院再次确认裁决后,泰国国内更是把这事儿视为“国耻”。 佩通坦在专访里旧事重提,表面上是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在利用历史争议,转移国内矛盾。 她很清楚,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候,把自己包装成“文化守护者”,既能淡化停职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能争取保守派和军方的支持。 当被记者问到是否还会重返政坛时,她的回答很耐人寻味:“我现在的职责是守护国家文化,这比任何政治头衔都重要。” 这话听起来挺高尚,但背后也藏着她的政治算计。 她一边通过文化议题保持曝光度,又一边和代理总理普坦保持距离。 有意思的是,在7月3日的内阁改组中,普坦从国防部长调任内政部长,而佩通坦却兼任了文化部长。 这种权力调整,暗示着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普坦接管了更具实权的内政部,而佩通坦则退居文化领域,她看似被边缘化,实则在为未来的政治复出积累文化资本。 那么佩通坦现在的处境,还能影响局势走向吗? 从表面上看,她的总理职权被暂停,军方和普坦主导着局势,但实际上她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因为她领导的为泰党,在议会中仍有相当势力,尤其是在文化议题上,她的表态能调动一部分民意。 而且她通过暂停文物归还、推动泰拳入军运会等举措,成功塑造了“文化捍卫者”的形象,这种形象在民族主义情绪浓厚的泰国社会很有市场。 更重要的是,她巧妙地把边境冲突和打击电诈、毒品联系起来,声称柬埔寨的军事行动,是因为泰国切断了边境供电和网络,影响了电诈团伙的利益。 这种说法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在舆论场上却能引发共鸣,让她在道德上占据上风。 不过佩通坦现在也面临着不少麻烦,毕竟宪法法院的调查还在进行中,如果最终认定她违宪,她可能会彻底失去政治资格。 而且军方和保守派,一直对她的家族(他信家族)心存芥蒂,这次停职事件很可能是他们打压为泰党的一步棋。 柬埔寨在冲突中的强硬态度,以及国际社会对局势升级的担忧,也让佩通坦的“文化牌”面临考验。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已经介入调解,呼吁双方停火,这种外部压力,可能也会让佩通坦在发声时有所顾忌。 佩通坦的这次专访,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媒体互动,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 她通过指责柬埔寨、利用文化议题、调整政治姿态,试图在停职的困境中打开局面。 虽然她目前无法直接指挥军队或制定政策,但通过舆论操控和文化策略,她依然在泰国政坛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不过这种影响力能持续多久,最终还是取决于宪法法院的裁决、军方的态度,以及泰柬冲突的发展走向。 在这场复杂的政治博弈中,佩通坦能否绝地翻盘,还得看她接下来的每一步怎么走。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现在又出了新情况——泰国前总理佩通坦,也就是那位被宪法法院停职的女总理,最近
柳淮蕊
2025-07-30 00:27: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