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旅客的尖叫声此起彼伏,空气仿佛凝固,只剩安检机“滴滴”的提示音在耳边回荡。那一刻,他脑海中闪过女儿稚嫩的笑脸,可作为一名铁路警察,他知道,自己绝不能退。 时间倒回到几分钟前。下午3点20分,春运返程高峰,兰州火车站安检区人头攒动。程鹏身着便衣,站在二层环形廊道,目光如鹰般扫视着下方人群。 作为兰州铁路公安处技术侦查大队大队长,15年的缉毒生涯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那天,他注意到一个穿着黑色抓绒卫衣的男子,戴着鸭舌帽,背着一个鼓胀的双肩包,眼神游移,步伐刻意放慢。程鹏心头一紧:“这人不对劲!” 他迅速下楼,靠近安检传送带,假装整理行李,实则观察对方一举一动。果然,男子将背包放上传送带时,弯腰的瞬间,后腰露出一截硬物轮廓——像极了枪支! 程鹏心跳加速,但脸上不动声色。他知道,兰州火车站是西北缉毒的“咽喉要道”,每天客流量超10万,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混乱。 就在男子取包准备离开时,程鹏快步上前,亮出警官证,低喝一声:“站住,警察!”对方猛地一愣,随即从腰间掏出手枪,枪口直指程鹏额头。 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拉长,程鹏能清晰感受到金属枪管的冰凉触感。但他没有退缩,脑中飞速计算着战术:毒贩目光转向背包的一瞬,注意力转移窗口期只有0.8秒! 他猛地偏头避开弹道,同时左手压住对方手腕,右手狠狠击打虎口神经束,只听“咔嗒”一声,手枪应声落地! 枪声未响,歹徒已被制服,现场旅客“潮水般”后退,尖叫声此起彼伏。程鹏死死压住毒贩,额头冷汗直淌,直到增援的特警赶到,他才松了一口气。 经检查,包内藏有真空包装的海洛因砖,总重1200克,还有一把改装64式手枪,弹匣压满7发子弹。若非程鹏果断出手,后果不堪设想。 事后,同事问他:“枪口顶头时怕不怕?”程鹏苦笑,点了根烟,吐出一口白雾:“怕,怎么不怕?那一刻我想起我闺女,才6岁,还等着我回家给她讲故事。 但我是警察,可以怕,不能怂!”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也成了他从警20年的真实写照。 回想程鹏的从警路,早在2002年,他就曾在单臂骨折的情况下,徒手制服一名持刀连环抢劫犯,第一次荣获一等功。 那时的他,刚从警校毕业,满腔热血却缺乏经验,面对歹徒的刀锋,他也曾双腿发软。 可他咬着牙告诉自己:“退一步,可能就是群众的命!”正是这一次次生死历练,让他从“怕”蜕变为“不能怂”,成为兰州车站的“猎毒者”。 2014年的这场枪战,只是程鹏职业生涯中的惊险一幕。翻开他的档案,累计查获海洛因6400余克,抓获逃犯200余名,破获毒品案件93起,4次一等功的背后,是4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20年,他在高原追捕毒枭时中弹负伤,子弹距心脏仅3厘米,医生说:“再偏一点,就没命了。”可出院后,他又一头扎回一线。 但在硬汉外表下,程鹏也有柔情的一面。每次任务归来,他总会给女儿带个小礼物,哪怕只是个5块钱的发卡。 2014年枪战后,他回家时,女儿扑进怀里,奶声奶气地问:“爸爸,今天又抓坏人了吗?”他笑着点头,眼眶却有些湿润。那一刻,他不是“铁血警魂”,只是个普通的父亲。 兰州火车站,依旧是西北缉毒的前沿阵地。程鹏的警官证早已磨损泛白,左眉骨上的疤痕记录着2005年的一次搏斗伤。 每当夜深人静,他会站在车站二层廊道,俯瞰灯火通明的候车大厅,耳边仿佛又响起广播的班次通知声和行李箱轮毂的摩擦声。他常说:“毒品不绝,我就得站着。只要我在,坏人就别想过这道关!” 从2000年代初到如今,程鹏用双脚丈量了兰州火车站的每一寸土地,用眼神锁定过无数可疑目标。 他的故事,不只是个人的传奇,更是无数铁路警察的缩影。据公安部数据,2000-2020年,全国公安系统一等功存活授奖者占比仅7.3%,而程鹏,正是这少数中的一员。
都是警察,同样的事,怎么不同地方的作为,差异咋这么大呢?一边是上海警察,
【305评论】【7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