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要进攻朝鲜”?美国前驻欧洲陆军司令:乌克兰正在研究如何炸毁朝鲜运输炮弹的铁路,尽管这需要大量的炸药,但乌克兰已经在做准备了,或将制造很大的破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事实上,这一计划并非空穴来风。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朝鲜对俄罗斯的弹药支持逐步公开化,尤其是在2023年底至2024年期间,朝鲜经由罗津港向俄罗斯输送大量火炮弹药。 据西方情报机构估算,截至2024年底,朝鲜已经向俄方提供约900万发炮弹,而2025年还将继续向俄军输送至少600万发。 这些武器成为乌克兰前线军队的沉重压力源,尤其是朝鲜自研的170毫米“谷山大炮”,因其远射程和高精度,已经被证实能够精准打击乌克兰后方的兵站、弹药库和通信节点,成为俄军长程打击中的关键利器。 除弹药援助外,朝鲜还派遣了大量工程及后勤人员协助俄军,在俄西部库尔斯克等战略要地参与修建军事设施与弹药转运枢纽。据乌克兰情报部估计,该批朝方支援人员规模达1.2万人。 如此大规模的协助,几乎等同于非交战状态下的军事联盟。在乌克兰前线严重依赖西方援助、弹药几近枯竭的背景下,朝鲜的持续支援无疑成为扭转战局的不对称力量,也引发乌克兰的强烈警惕和战术反击意图。 当前乌克兰的处境可谓陷入双重困局。西方承诺的援助始终未能如期到位。以欧盟为例,其曾承诺向乌克兰提供100万发炮弹,但到目前为止,实际交付比例不到30%。而乌军每天在前线的炮弹消耗高达9000发,库存迅速枯竭的同时,前线火力压制逐渐失衡。 在这种资源紧张的条件下,乌军不得不采取“节约模式”应战,甚至出现了“每四天开火一次”的极端现象。这种现状,几乎等同于失去有效的火力覆盖能力,对整体防御与攻势均构成极大挑战。 面对持续加剧的战场压力,乌克兰决策层逐渐将目光转向俄罗斯补给线的“外部源头”。据美方退役将领霍奇斯透露,乌军正在讨论破坏朝鲜至俄罗斯的弹药运输通道。 该通道主要以罗津港为起点,经海路将炮弹秘密运往俄远东港口如杜奈港和东方港,随后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及其支线向西运抵俄前线后方的重要弹药库,包括季霍列茨克与莫兹多克等地。 这条路线成为目前朝俄弹药合作的主轴,其运输结构被情报专家称为“模块化弹药走廊”,隐蔽性极强,难以从单点切断。 尽管如此,乌克兰曾在破坏敌方铁路设施方面展现出一定战术经验。2023年11月,乌克兰特工曾成功对俄罗斯境内的北穆亚山隧道发动袭击,该隧道长达15.3公里,是俄罗斯境内最长铁路隧道之一。 乌军使用了多枚定时爆炸装置,导致一列运油列车在隧道内爆炸,直接切断了该线路多个小时,造成明显的补给延误。 此外,在扎波罗热战区,乌方情报与特种部队多次对铁路设施发起袭击,2023年在梅利托波尔及其周边区域共造成至少10次铁路运输中断。连连接克里米亚的重要铁路线费奥多西亚段也遭遇过乌军破坏。 但要在俄罗斯甚至朝鲜境内复制这类战术行动,其难度不可同日而语。俄罗斯在本土境内对铁路设施的安保极为严密,尤其是通往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主干线,已部署大量安保巡逻与监控系统。 在多个关键节点,铁路沿线甚至配备了军事反破坏部队,专门应对此类袭击行动。要想有效摧毁铁路桥梁或隧道,并非一次性小规模袭击可达成,需要动用数吨级别的炸药。 例如二战时期英军曾为摧毁纳粹铁路桥使用了10吨重的“大满贯”炸弹,才能让百米长的钢铁结构彻底瘫痪。对乌克兰而言,在情报、潜伏、运输与精确引爆等方面均面临巨大考验。 更复杂的问题在于,朝鲜的弹药产能几乎成谜。据韩国国防部推算,朝鲜每年能生产至少500万发炮弹,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俄罗斯在战时状态下的年产能。 即便乌克兰成功破坏某一运输节点,朝鲜仍可能迅速调整战略,经由替代港口或陆路路线完成补给任务。 更何况,这些破坏行动还可能促使朝鲜加快清空老式库存,腾出产能转向新型火箭炮的量产——如朝鲜最新研发的600毫米火箭炮,其射程可达400公里,并能通过铁路平台直接部署,对乌后方构成跨越边境的威胁。 从战略视角来看,乌克兰若启动对朝援俄铁路系统的破坏行动,不仅是战术层面的打击,更有可能演变为重大外交事件。 此举在事实层面可能被俄罗斯视为“对俄军事扩大战略”的升级,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将给俄罗斯提供进一步动员甚至升格冲突等级的借口。 更严重的是,朝鲜虽非直接交战国,但若其领土、物资或人员遭受攻击,将可能以“自卫权”名义进行反制,从而引发新的地区动荡。考虑到朝鲜拥有核武器,其对区域安全的威慑力不容忽视。
朝鲜示警,中国需警觉在全力支持俄罗斯后,朝鲜陷入了更加深重的孤立。大量的弹药和
【236评论】【9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