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一名女志愿军战士回国,她在沈阳换乘的间隙,走进了一家照相馆,在这张照

吴仁韵说 2025-07-29 21:41:33

1953年,一名女志愿军战士回国,她在沈阳换乘的间隙,走进了一家照相馆,在这张照片中,她留下了自己年轻而清秀的容颜,那双浓眉大眼,如同清澈的湖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的胸前,挂着两枚奖章,那是她为抗美援朝战争付出的荣誉。

1950年,唐月瑛被挑中去前线给战友们打气,用艺术给他们送去温暖。大冬天的,气温直逼零下几十度,她和战友们就在山洞里搭台,星光当灯,给战士们来一场越剧演唱会,再来段舞蹈秀。就算敌机在头顶上转悠,炸弹在山里头炸开花,演出也不能停。有次敌机轰炸,剧团连夜开溜,第二天一看,原来的演出地已经变成了瓦砾堆。可唐月瑛往那儿一站,心里头反而更铁了:只要战士们还在,她的歌声就得继续飘扬!那时候,物资紧巴巴的,日子那叫一个难熬。没热水咋办?炒面干啃,雪水直接吨吨吨;卫生巾更是想都不敢想,战友们二话不说,棉袄里的棉花就贡献出来了。这种默默的支持,让她在冰天雪地里心里头暖洋洋的。她常说:“我这可不是在演电视剧,这可是真刀真枪的战场啊!”到了1952年冬天,仗打得不那么紧了,她也跟着队伍准备撤回国。临走前,路过沈阳,她抽空去照相馆咔嚓了一张,胸前那俩奖章闪闪发亮——你猜怎么着?这姑娘那时候才二十郎当岁,就已经是战场上的大腕儿了。

回国后,唐月瑛又一头扎进了文艺圈,1959年在北京演《红楼梦》里的王熙凤,那叫一个火!她把战场上的那股子硬气带到了舞台上,把生死线上的感悟变成了艺术的光彩。到了2021年,这位曾经用歌声给千军万马打气的女兵,八十七岁高龄,走得安安静静的。她的照片,就停在1953年沈阳的那个冬天,成了那个时代女中豪杰的代表,也成了历史长河里永远亮堂的一盏灯。

0 阅读:0
吴仁韵说

吴仁韵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