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公元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上了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就对儿子说:“朕

往森 2025-07-29 20:44:29

[太阳]公元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上了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就对儿子说:“朕想娶你的妻子,你可愿意?”面对唐玄宗的要求,寿王李瑁不敢不从,只好流着泪看父亲抢走了自己的爱妻。 杨玉环的美,足以让诗仙李白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也让白居易感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种倾城之姿,无疑是她叩开帝王心扉的第一块敲门砖。 不过,如果只有一副好皮囊,帝王的爱意很快就会褪色。杨贵妃真正的“杀手锏”,是她出众的艺术才华。 她能歌善舞,一曲琵琶出神入化,而唐玄宗本人,恰恰也是一位顶级的艺术发烧友,不仅懂音律、会作曲,还精通多种乐器。 两个人的相遇,是棋逢对手,更是琴瑟和鸣,说白了他俩是艺术上的知音,这份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远比感官刺激来得更持久、更牢固。 进一步看,杨贵妃的出身也为她添了底气,她来自声名显赫的弘农杨氏,尽管幼年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但大家族的底蕴和后天习得的才艺,共同塑造了她举手投足间的风雅气质。 这种魅力,恰好在玄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早年的他忙于国事,无暇风月;晚年的他精力不济,大唐也已疲态尽显。 正是在他功成名就、渴望享受生活与慰藉的当口,杨玉环来了。她的出现,完美填补了玄宗的情感缺口。 自从杨玉环入宫,后宫三千佳丽便形同虚设,唐玄宗虽然没有给她皇后的名分,却给了她超越皇后的待遇与权力,让她成了后宫唯一的中心。 这份宠爱很快就变了味,演变成一场劳民伤财的盛大表演,为了让她吃上一口新鲜荔枝,玄宗不惜动用国家驿站快马接力,从千里之外的南方运送,跑死了多少马匹无人知晓,只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诗句供后人评说。 这还只是个开始,专为她服务的绣娘就有七百人,每年花在脂粉上的钱财高达百万,奇珍异宝更是流水般送入宫中,只为博她一笑。 然而,物质上的挥霍只是冰山一角,更可怕的是这份爱开始侵蚀国本,后宫不得干政,是历朝铁律,可到了杨贵妃这儿,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当安史之乱前夕,唐玄宗动了传位给太子、让他收拾烂摊子的念头时,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怕自己失势,便怂恿她出面。 杨贵妃梨花带雨地一番哭诉,竟真的让玄宗打消了传位的想法,帝王的决断,在美人的眼泪面前不堪一击。 爱屋及乌之下,整个杨氏家族也跟着“鸡犬升天”,她的哥哥们个个身居高位,三个姐姐被封为国夫人,权势熏天,甚至引得民间都传唱“不重生男重生女”。 谁知,这场看似坚不可摧的爱情与荣华,终究是沙上之塔,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大唐盛世的华美外衣被瞬间撕碎。 沉溺于温柔乡的玄宗早已没了当年的雄心与魄力,面对叛乱束手无策,只能带着杨贵妃仓皇逃出长安。 连连败退的军队士气低落,士兵们对飞扬跋扈、祸乱朝纲的杨氏一族早已怨声载道。这股怒火,终于在马嵬驿彻底爆发。 愤怒的士兵们乱刀砍死了杨国忠和杨家兄妹,随即包围了玄宗,提出了更残酷的要求:赐死杨贵妃,以谢天下。 一边是心如刀绞的爱人,一边是剑拔弩张的士兵。玄宗“君王掩面救不得”,在江山社稷和个人情感之间,他别无选择。 最终,他只能含泪递出一条白绫,亲手终结了自己最深的爱恋。年仅38岁的杨贵妃,就这样在梨树下香消玉殒。 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巧合是,据说就在杨贵妃被赐死后不久,南方进贡的新鲜荔枝又送到了马嵬驿。 睹物思人,玄宗悲痛欲绝,他命人将荔枝祭拜贵妃,自己则拿着一串荔枝,对着伶人悲叹:“此去剑门,鸟啼花落,只会更添我的伤感。” 曾经象征着极致宠爱的荔枝,此刻成了他心中一道淌血的伤疤。

0 阅读:113

猜你喜欢

往森

往森

往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