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难熬,中老年人更要“舍得吃” 一到盛夏,不少中老年人就进入“节俭模式”

疾冰预防说 2025-07-29 15:22:54

夏季高温难熬,中老年人更要“舍得吃” 一到盛夏,不少中老年人就进入“节俭模式”。早餐一碗稀饭配咸菜,中午几片黄瓜蘸酱,晚饭干脆将就点馒头咸汤,图个清淡省事。但身体真的能“撑”得住这种吃法吗?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有近一半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三伏天,食欲下降、饮食简单,加上“省钱思维”,更容易引发营养失衡。这个时候,舍得吃,吃得对,才是真正的养生。 别以为夏天出汗多、动得少,身体消耗就低了。中老年人在气温高的环境下,基础代谢率虽略有下降,但体内肌肉仍在悄悄流失。 肌肉是“储能工厂”,更是维持行动力、免疫力的关键。一旦蛋白摄入不足,肌肉合成就会减慢。 许多老人到了夏末会发现自己“瘦了一圈”,可这不是脂肪减少,而是肌肉“被偷走”。一旦出现刷牙手酸、上下楼喘、走路脚软等现象,就要警惕可能患上肌少症。 一项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共识指出,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肌少症发病率达18.9%。而长期低蛋白摄入,是其中的重要诱因。 许多老年人有个观念:“不吃肉少生病”。但从营养学角度看,这种“全素饮食”对身体并不友好。 植物蛋白的吸收率较低,关键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比例不足,难以满足肌肉合成和免疫系统的需求。相比之下,动物蛋白含有更完整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老年人吸收利用。 当然,并不是说要大鱼大肉。高蛋白饮食讲究“质”和“量”的平衡,选择易消化、脂肪低、烹饪清淡的高蛋白食物,才是对身体最友好的补给方式。 夏天精神差,可能和“吃太素”有关 除了肌肉减少,营养不良还会影响情绪和睡眠。研究发现,蛋白质是合成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的基础物质。 一旦摄入不足,大脑“失电”,整个人就容易变得疲惫、心烦、注意力不集中。 一些老年人夏天睡不好、情绪低落,其实不全是热造成的,很可能是饮食中蛋白质供应不足,导致神经系统运行异常。 这种“夏季情绪障碍”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蛋白摄入长期偏低的人群中。 科学补充高蛋白,不必靠大补,也不意味着要破费。一些简单常见的食物,就能成为中老年人的营养“顶梁柱”: 蒸蛋:不仅易于消化吸收,而且营养全面。一个鸡蛋可提供约7克优质蛋白。 豆腐+小米粥:植物蛋白和碳水搭配合理,还能温养肠胃。 水煮虾或清蒸鱼:高蛋白低脂肪,富含Ω-3脂肪酸,有助心脑健康。 低温酸奶:每杯含约8克蛋白,还能补钙护肠。 瘦肉汤面:少油少盐,但营养充足,适合饭量小的长辈。 新兴研究表明,适量摄入乳清蛋白粉也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肌肉含量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在食欲不振时作为辅助补充,已被临床广泛接受。 高温并不意味着要“轻断食”,更不是放弃营养。中老年人夏季饮食的关键词,应是“科学摄入蛋白质”。 每日蛋白摄入量建议控制在1.2克/公斤体重左右,若有慢性疾病或术后恢复期,建议适当增加至1.5克。 与其节俭错了位置,不如聪明搭配。吃得巧、吃得足、吃得均衡,才是真正“省下健康账”的智慧做法。 你家长辈是不是也有“夏天吃得越简单越好”的观念?是时候为他们科普这些营养真相了。与其热得难受又没劲,不如多加几口高蛋白,助他们安稳度过这个“苦夏”。

0 阅读:0
疾冰预防说

疾冰预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