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12高地上,我军战士吴建国身中8弹倒地,一个越军军官想拿走他的枪,

寻墨阁本人 2025-07-29 14:44:51

1979年,612高地上,我军战士吴建国身中8弹倒地,一个越军军官想拿走他的枪,这时,吴建国却睁眼,抱着对方滚下山崖!

1979年早春,越北山区晨雾未散。

十七岁的吴建国趴在612高地东侧战壕,冲锋枪管沾着露水。

三小时前连队发起总攻,此刻阵地上只剩七名能站立的战士。

他左腿嵌着两块弹片,绷带渗出的血把军裤染成深褐。

当越军暗堡机枪再次嘶吼时,这个湖南农家少年突然跃出掩体。

怀里爆破筒的引线滋滋作响,像老家灶膛里燃烧的柴禾。

吴建国的军旅生涯始于湘江边的冬夜。

1978年公社武装部灯火通明,部长盯着征兵登记表直嘬牙花子:“娃娃你才十七!”

门外突然冲进个裹头巾的农妇,胳膊挎篮还冒热气的米糕:“首长尝尝,我儿打小水性好,救过落水娃哩!”

征兵干部后来回忆,那篮米糕底下压着血书,皱纸上是歪扭的毛笔字“保家卫国”。

特批入伍通知送到时,吴建国正给生产队猪圈垫草,粪叉上沾的泥点子甩到了通知书红章上。

新兵连第一次实弹射击,吴建国五发子弹全脱靶。

班长王松山把56式冲锋枪拍在桌上:“炊事班缺个烧火的!”

当晚岗哨看见器械场有黑影晃动,吴建国正给枪管挂砖头练据枪,背包带勒出的紫痕半月没消。

二班长周培志某夜查铺发现空床,寻到靶场见人端枪瞄星星。

月光照亮枪托刻的“雷锋”二字,那是他用铁钉一笔笔凿出来的。

三周后全连比武,吴建国压弹速度追平老兵,准星里晃动的酒瓶应声而碎。

攻打612高地前夜,连部油灯下堆着二十八封请战书。

吴建国那封格外厚,里面夹着剪报《狼牙山五壮士》,空白处密密麻麻抄着黄继光语录。

指导员捻着纸角笑:“小鬼知道董存瑞几岁牺牲不?”

少年突然立正:“报告!董存瑞十九,我十七差两岁!”

满屋哄笑中,他耳根涨得通红。

总攻在拂晓打响。

吴建国所在的突击班撕开两道铁丝网后,迎面撞上环形工事。

暗堡射孔喷出的火舌扫倒三名战友,他翻滚躲进弹坑时摸到满手温热的血。

左侧茅棚突然钻出三名越军,刺刀在晨光里泛青。

吴建国扣死扳机打出长点射,后坐力震得肩窝发麻。

硝烟散尽后,新兵看见自己军装前襟崩开三道口子,那是被子弹犁过的痕迹。

最惨烈的搏杀发生在山脊线。

吴建国拖着伤腿爬近暗堡时,爆破筒引信只剩十秒。

五米外机枪手发现异动,弹雨泼水般浇来。

他感到右肋像被烧红的铁钎捅穿,接着左腿爆开两团血花。

等意识清醒时,听见皮靴踩碎石子声渐近,越军上尉正弯腰摘他胸前的冲锋枪。

吴建国突然睁眼,染血的手指铁钳般扣住对方喉结。

两人在悬崖边翻滚扭打,崩飞的纽扣滚进岩缝。

坠落前最后一瞥,他看见山脚下炊事班正架锅煮粥,热气腾上来的样子像极了家乡的炊烟。

战后清扫战场的老兵在谷底发现两具遗体。

少年战士左手深插敌军胸腔,右手紧握半截红领巾。

那是离家时母亲缝在衬衣里的护身符。

衣兜里还装着没来得及吃的压缩饼干,包装纸上用血画着未完成的作战草图。

追授称号那天,团部收到个褪色的蓝布包裹。

里面是吴建国参军前的全部家当:县里发的“见义勇为”奖状,救落水儿童得的搪瓷缸,还有本卷边的《雷锋日记》。

扉页有行新添的钢笔字:“妈,等我回来给您砌新灶台。”

包裹最底下压着双千层底布鞋,鞋帮纳的密线里藏着根白发,那是母亲在油灯下熬通宵的见证。

如今612高地立着花岗岩纪念碑。

清明常有老战友带茅台酒来,第一杯总要洒在悬崖边。

有次山风卷起纸灰,盘旋着落向谷底野花丛。

守陵人看见花朵摇曳处,隐约是少年扑向暗堡的剪影。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