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美签署屈辱协议,欧盟内讧! 当地时间28日,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贝鲁在社交媒

暖阳融雪情愈深 2025-07-29 12:00:06

因为对美签署屈辱协议,欧盟内讧! 当地时间28日,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贝鲁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欧盟对美签署的协议,是自由民主的欧洲,选择向美国人屈服,称这是耻辱的一天! 而德国总理默茨则公开表态,称这份协议“有效避免了欧美贸易关系恶化”,还特意强调冯德莱恩“为欧洲利益立下功劳”。 说穿了,德法两国的分歧之所以这么大,还是绕不开各自的产业利益。在这份协议里,有一条关键内容:欧盟对美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这对德国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要知道,德国汽车产业占其出口总额的近五分之一,仅大众、宝马、奔驰三家企业,每年对美出口汽车就超过120万辆。关税降低10个百分点,意味着每辆车的成本能减少数千美元,企业利润空间直接扩大,德国车企的股价当天就应声上涨,默茨自然乐于见到这样的结果。 但法国的处境截然相反,协议中,美国对法国航空产品加征的税率,远高于法国对美同类产品0%的税率。这对法国来说,无异于在航空航天业的命门上插了一刀。 空客集团的核心产能有三分之一在法国,每年对美出口的飞机及零部件贡献了法国近8%的工业产值,而波音作为空客的直接竞争对手,早就盼着这样的机会。关税壁垒一设,空客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瞬间被削弱,订单流失已成必然,法国能不着急吗? 欧盟的中小成员国态度则更显无奈。像荷兰、比利时这些国家,既没有德国汽车业的规模,也没有法国航空业的优势,在他们看来,这份协议算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毕竟美国此前已经放话,若不签署协议,将对欧盟所有工业品加征惩罚性关税,这些小国的经济体量根本扛不住这种冲击,只能选择妥协。 但这种“各扫门前雪”的心态,恰恰暴露了欧盟的致命伤——这个看似紧密的联盟,骨子里还是松散的利益集合体,成员国永远把自家算盘打得比欧洲整体利益更响。 再看这份协议的具体内容,说是“屈辱”一点不为过。除了汽车和航空领域的不对等条款,欧盟还承诺未来五年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每年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甚至在军事装备采购上向美国倾斜。 这些条款哪里像是平等的贸易协商,分明是美国拿着清单逼欧盟签字。冯德莱恩却对外宣称“这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佳结果”,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无力反抗后的自我安慰——若欧盟能拧成一股绳和美国硬刚,何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其实欧盟的这种窘境早有伏笔。自东扩后,成员国从12个增至27个,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德国一门心思靠出口拉动经济,法国总想着保住工业优势,东欧国家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南欧国家还在为债务问题焦头烂额。 这样的联盟,遇到美国施压时,能指望他们达成一致?十年前,欧盟为了空客和波音的争端,敢跟美国打十几年贸易战,如今却连讨价还价的底气都没了,这不是妥协,是实打实的退让。 更要命的是,这种内讧只会让美国更看轻欧盟。一个连内部意见都统一不了的联盟,在国际舞台上何来话语权?德国为了汽车业的短期利益,牺牲了欧盟的整体尊严;法国再怎么愤怒,也拦不住协议生效;中小国家看似得了“喘息”,实则把欧盟的议价权越送越低。 长此以往,欧盟只会沦为美国的“经济附庸”,别说在全球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恐怕连自家市场的主导权都保不住。 说到底,这次的协议和随之而来的内讧,不过是欧盟积弊的一次集中爆发。当“成员国利益”永远凌驾于“欧洲利益”之上,所谓的“一体化”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空话。

0 阅读:518

猜你喜欢

暖阳融雪情愈深

暖阳融雪情愈深

暖阳融雪情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