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延安,毛主席去食堂时,一个人拎着削尖的木棍朝毛主席后脑勺刺去,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警卫替毛主席挨下了这一刺,等到刺客被捕后,警卫员的右臂已重伤失去知觉,但他强忍剧痛,反身一脚将刺客踹倒在地。
1941年9月26日的延安,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在边区政府小灶食堂门口上演,毛主席刚迈过门槛,一根削尖的硬木棍突然从背后袭来,直取后脑。
千钧一发之际,警卫员蒋泽民用右臂硬生生挡下这一击,木棍深深扎进肌肉三公分,鲜血瞬间浸透军装。
这个刺客名叫赵德寿,是军统汉中特训班培养的特务,他伪装成当地青年,在延安潜伏多时,专门等待领导人落单的机会。
那天他听说有“大官”要来食堂,便带着自制凶器混入围观群众,事后调查发现,他背后还牵连出一个特务网络,目标包括彭德怀等多位领导人。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抗日,但暗流从未停止,国民党在西北秘密实施“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像赵德寿这样的特务就是他们埋下的暗桩。他们专门挑选相貌普通、心理素质过硬的年轻人,训练他们潜伏渗透。
蒋泽民挡下致命一击后,强忍右臂骨折的剧痛,反身一脚将刺客踹倒。这个东北汉子后来回忆:“当时根本来不及思考,就是本能地扑上去。”这位从抗联时期就跟随部队的老兵,用血肉之躯诠释了什么是忠诚。
事件震惊了整个边区,保安处连夜审讯,顺藤摸瓜揪出多名潜伏特务。原来军统在汉中设立特训班,专门培养针对中共领导人的杀手。他们甚至摸清了领导人的出行规律,选择在警卫较少的用餐时间动手。
毛主席直到饭后才知道遇刺,他关切地询问蒋泽民伤势,这位硬汉却笑着说“没事”。实际上他的右臂肿得老高,后来落下终身残疾。但这位英雄没有停下脚步,解放战争期间他组建了解放军第一支坦克部队,建国后享受副军级待遇。
这次刺杀暴露出严峻的安全隐患,边区随即升级安保措施,对领导人实行“双岗制”保护。但更值得警惕的是,在民族存亡关头,有人仍在搞背后捅刀子的把戏。那个拎着木棍的刺客,成了历史的一个黑色注脚。
八十多年过去,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禁要问: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是什么让一个人能毫不犹豫地以命相护?而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又以何种方式延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