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预感,特朗普的矛头即将对准咱们了。 最近的形势确实有点微妙。特朗普7月23日刚签署AI领域的打压政令,7月27日中美就要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展开新一轮经贸磋商。这时间线卡得这么紧,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特朗普又要搞什么小动作。 先回顾一下之前的情况。今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谈了一次,双方都做了些让步,把关税生效期延长到了8月12日。但这几个月来,美国那边小动作不断,又是限制中国留学生签证,又是强制收回中国企业购买的土地,甚至还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实施出口限制。这哪像是真心想谈的样子,分明是在为接下来的谈判施压。 这次瑞典磋商是双方第三轮会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亲自带队。按理说,既然都坐到谈判桌前了,就应该拿出点诚意来。但特朗普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向来是“说一套做一套”。他在AI峰会上一边说“与中国相处得很好”,一边又强调美国“不会允许中国在AI领域追赶”。这种矛盾的表态,让人很难相信他会在谈判中做出实质性的让步。 更让人担心的是,美国最近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又开始摇摆。之前说好了要降低关税,可最近又有消息说可能要把对华关税再延长90天。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特朗普政府经常用这种“狼来了”的把戏来试探中国的底线。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你要是敢加税,我们肯定会反制。之前的稀土管制就让美国军工企业吃了不少苦头,F-35战机70%的稀土都来自中国,断供的话他们的生产线都得停摆。 不过,美国也有自己的难处。国内企业因为关税问题损失惨重,农业州的大豆滞销,硅谷的科技企业因为芯片禁令蒙受超过百亿美元的损失。再加上第一季度GDP萎缩,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经滑落到37%。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不得不在强硬姿态和实际利益之间做出妥协。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磋商是一次考验,但也是一次机会。我们有自己的底牌,稀土管制、新能源技术、芯片自主研发,这些都是我们应对美国打压的有力武器。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多边合作,与俄、伊、沙等国的能源合作,削弱了美国次级关税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有能力应对外部压力。 总的来说,特朗普的矛头对准中国,既是他一贯的强硬风格,也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压力的体现。但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智慧应对任何挑战。这次瑞典磋商,我们既要保持谈判的诚意,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经贸关系能够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但如果美国执意要搞对抗,中国也绝不退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特朗普这一刀砍向中俄,结果先割了自己一块肉特朗普又上头了,这回不是打中国制造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