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荆州吗?答案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事实上,“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误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荆州的丢失,并不完全归咎于关羽,实际上,其他三方的责任要远大于他。接下来,我们就来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

关羽的“高傲”与荆州之失:伪命题的根源

一提到荆州的失守,大家往往第一时间就会把责任归咎于关羽,认为他因为过于高傲,最终导致了这一结果。许多人认为关羽的高傲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拒绝孙权联姻,得罪吴国

关羽驻守荆州时,孙权曾提出让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作为联姻的请求。然而,关羽却断然拒绝,还公然讽刺孙权说:“虎女焉能嫁犬子!”这一言论无疑让孙权面子尽失,从而激起了孙权的愤怒。民众普遍认为,正是因为关羽如此傲慢无礼,才招致了孙权的报复,进而促使了吴军的偷袭。而事实上,孙权此举并非单纯因为关羽拒绝联姻,而是背后潜藏了更深的政治动机。

二、关羽威胁糜芳傅士仁,导致两人背叛

糜芳和傅士仁是刘备的重要心腹,深得刘备信任,并且长期驻守荆州。关羽虽然地位显赫,但他并没有足够的宽容心,在与糜芳、傅士仁的相处中表现出过度的威严,甚至威胁二人。如果二人再犯,将受严惩。这使得两人心生怨恨,甚至在孙权军队的进攻下选择投降。许多人认为,关羽的高傲气质和对二人的压制直接导致了这场背叛。

三、关羽轻视刘封,最终得不到援助

在《三国演义》里,关羽曾经直言不讳地贬低刘封,甚至建议刘备不要立刘封为太子。这一举动无疑加深了刘封与关羽之间的嫌隙。当关羽陷入困境时,刘封并未派兵援救,直接导致了关羽兵败麦城。许多人认为,正是关羽的高傲性格让刘封心生怨气,因此才拒绝了援助请求。

这些故事在《三国演义》里得到了详细描述,但《三国志》中并没有对关羽与刘封关系的详细记录。可以看出,两人关系的不和,更多的是因政治利益和权力分配的问题,而非单纯的个人性格。

关羽真的“大意失荆州”吗?

那么,关羽真的因为高傲和大意失去了荆州吗?实际上,关羽的高傲与荆州的丢失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接下来,我们将剖析荆州失守的真正原因。

一、孙权偷袭荆州的深层动机

许多人认为,孙权之所以会发动偷袭,是因为关羽拒绝了联姻提案,从而激怒了孙权。然而,细细分析孙权的行动可以发现,孙权之所以偷袭荆州,根本不完全是由于关羽的拒绝,而是因为荆州的地理位置对吴国的战略至关重要。关羽驻守的南郡,位于长江上游,是吴国与魏国之间的重要地理枢纽。孙权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这个战略位置,甚至就算关羽答应联姻,孙权也依然会选择偷袭荆州。

二、糜芳和傅士仁投降的真正原因

关于糜芳和傅士仁投敌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关羽的高傲迫使二人选择叛变。然而,从他们的背景来看,关羽并没有能力威胁二人到让他们背叛。糜芳的投敌,早在关羽驻守荆州之前,便与孙权有过私下勾结。至于傅士仁,虽然一开始拒绝投降,但由于敌人内部的谋略和江东的重兵压境,最终在内应的劝说下,他才做出投降的决定。这一切都与关羽的性格并无直接关联,更多的是当时形势所迫。

三、刘封不救关羽的真实原因

刘封之所以拒绝援助关羽,更多的是出于自保的考量。作为上庸的守将,刘封并不在关羽的直接指挥下,关羽对他的调兵命令并不具备绝对的权威。更重要的是,刘封知道,一旦出兵失败,他将成为替罪羊。加上上庸刚刚归顺刘备政权,局势尚不稳固,刘封选择不介入,反而是最理智的自保行为。

荆州丢失的真正原因

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占领了荆南四郡并从孙权手中夺得了南郡,实力大增,开始瞄准益州。孙权不甘心失去南郡,最终采取了军事行动,抢夺了三个郡。尽管孙权与刘备有过和解,但他始终心怀不甘,试图从曹操那里获取利益。在此过程中,关羽从未停止过对江陵的防备,他加固了城池,并认为只要准备充分,孙权不可能轻易攻破。可是,关羽未曾预料到,孙权会突然偷袭,而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使得防线迅速崩溃。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槐花花香味儿特别浓郁

槐花花香味儿特别浓郁

我小时候喝羊奶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