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的狂热像夏天的雷暴一样席卷而来时,最珍贵的资产往往会被当成废纸扔掉。 没人会忘记2021年新能源板块的疯狂——随便一只沾边"光伏""储能"的股票,都能在月初买入、月末收获15%的涨幅,连基金经理的朋友圈都在晒"一周翻倍"的交割单。那时若有人推荐一家年净利润增长15%、分红率稳定在4%的制造业龙头,只会被笑"太保守":"年化15%?现在追个热点基金,三天就能给你赚出来!"于是那些手握核心技术、现金流扎实的公司,股价在资金的抽离下默默下跌,就像珠宝店打折时,钻石被挤到角落,反倒是塑料项链被哄抢成爆款。 这就是市场最吊诡的地方:好资产被甩卖,从不是熊市的专属剧情。熊市尾声的抛售带着恐慌,像火灾时慌不择路丢掉的行李箱;而牛市尾声的抛售藏着贪婪,更像盛宴上为抢最后一块蛋糕,随手打翻了旁边的燕窝。当一种风格形成压倒性共识——无论是曾经的白酒抱团,还是后来的赛道股狂欢——资金就会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疯狂涌向短期收益最高的地方,而那些需要时间兑现价值的资产,只能在流动性的干涸中默默承压。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价值错配"的频率,远比多数人想象的密集。如果牛熊转换以3-5年为周期,那么风格的极致分化几乎每隔1-2年就会上演一次:2019年的科技股狂潮让银行股估值跌至历史谷底,2020年的消费抱团让周期股无人问津,2022年的资源品暴涨又让成长股被弃如敝履。就像钟摆总会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当市场的天平严重倾斜时,被低估的资产正在悄悄积攒反弹的势能。 那些年化15%的内生回报,看似平淡如水,却是穿越周期的锚。就像老水手不会在风暴中扔掉罗盘,真正的投资者懂得,当市场用短期暴利诱惑你时,那些能持续创造现金流的资产,才是能浮过泡沫的救生衣。毕竟,潮水退去时,人们总会发现:曾经被嫌弃的"慢",其实是最稳的"快";那些被短期狂热掩盖的价值,终将在喧嚣散尽后,重新闪耀出应有的光芒。
从3万入市到炒股养家,我悟出了6条铁律!每一条,都是从亏钱到翻身的真知灼见。炒股
【2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