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26日,泰国驻中国北京大使馆的陆军助理武官协同泰国陆军通信局及代表团,紧急前往中国东北地区,对已采购的中国制造SLC-2E反炮兵相控阵雷达系统进行接收前的准备工作。这一行动正值柬泰边境冲突持续升级之际,泰国陆军试图通过加速部署先进雷达系统,增强对柬埔寨军队远程火力的反制能力。 从冲突背景来看,2025年7月以来,柬泰边境争议地区爆发多轮激烈交火。泰国军方通报称,柬埔寨军队使用中国制造的AR-2远程火箭炮对泰国境内目标发动攻击,射程覆盖至泰国东北部省份。 尽管AR-2火箭炮的最大射程约130公里,而曼谷距离柬埔寨边境超过200公里,但泰国国内仍出现对首都安全的担忧,舆论压力迫使军方采取强硬措施。 7月23日,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宣布降低与柬埔寨的外交关系等级,召回大使并驱逐柬方外交人员,双方关系降至冰点。在此背景下,泰国陆军紧急推动已订货的SLC-2E雷达系统交付,试图通过技术优势扭转战场被动局面。 SLC-2E反炮兵雷达是中国电科14所研发的第三代多功能武器定位雷达,采用两维相扫一维机扫全数字有源相控阵体制,集成氮化镓(GaN)半导体技术,具备360度无死角探测能力。 该雷达对155毫米炮弹的探测距离超过50公里,对300毫米大口径火箭弹的定位距离可达90公里,同时可兼容对战术飞机、无人机等空中目标的预警监视。 在斯里兰卡的实战中,SLC-2E曾成功引导炮兵部队摧毁敌方火炮阵地,其自动化程度和抗干扰能力得到验证。对于泰国陆军而言,该雷达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快速定位柬埔寨军队的AR-2火箭炮发射点,为己方炮火反击提供精准坐标,从而压制对方远程火力优势。 泰国此次采购的SLC-2E雷达系统可能通过中泰两国前期签订的军事合作框架推进。近年来,泰国已从中国引进VT-4主战坦克、WS-1B远程火箭炮等装备,双方在武器采购、技术培训等领域建立了稳定合作机制。 此次接收前的准备工作,预计包括对雷达系统的硬件检测、软件调试以及泰方技术人员的操作培训。中国东北地区作为军工产业集中地,拥有完善的雷达生产和测试设施,例如中国电科14所的沈阳分所具备相控阵雷达的总装调试能力,这可能是泰国代表团选择此地进行接收准备的原因之一。 在运输安排上,考虑到柬泰冲突的紧迫性,泰国陆军可能优先选择铁路或航空运输方式。中国东北地区与泰国之间虽无直达铁路,但可通过中老铁路经老挝进入泰国,全程约需3-5天。 若采用海运,雷达设备从大连港或天津港出发,经南海航线至泰国林查班港,耗时约7-10天。无论哪种方式,泰国军方都需协调中方可靠的物流通道,确保设备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前线。此外,雷达系统的部署还需配套的通信网络和电源保障,泰国陆军通信局代表团的参与,可能涉及对战场数据链整合的技术对接。 从战术层面看,SLC-2E雷达的部署将改变柬泰边境的炮战格局。柬埔寨军队目前装备的AR-2远程火箭炮虽具备射程优势,但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 泰国若能依托SLC-2E实现“发现即摧毁”的快速打击链,可大幅削弱柬埔寨的火力投射能力。然而,柬埔寨防空部队装备的红旗-12防空导弹(最大射程50公里)仍对泰国空军构成威胁,双方在雷达与反雷达、空袭与防空之间的博弈将进一步加剧。 国际层面,此次雷达采购可能引发地区安全连锁反应。美国在7月26日呼吁泰柬停火,但同时强调将根据冲突进展调整对两国的贸易政策。中国作为两国共同的武器供应方,已通过外交渠道澄清未向柬埔寨提供新武器,并呼吁双方保持克制。 SLC-2E雷达的出口,既体现了中国军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考验着中国在东南亚地缘政治中的平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泰国陆军此次紧急接收雷达,可能面临操作熟练度和战场适应性的挑战。SLC-2E作为高度集成的数字化装备,其效能发挥依赖于操作人员对复杂界面的熟悉和战术流程的掌握。 尽管中泰可能已通过技术培训协议建立了人才储备,但短期内形成战斗力仍需时间。此外,柬埔寨军队可能通过分散部署、机动发射等战术规避雷达探测,增加泰国反制难度。 泰国加速接收SLC-2E反炮兵雷达,是其在柬泰冲突升级背景下的应急举措。这一行动既反映了现代战争中技术优势的重要性,也暴露了中小国家在高端武器依赖上的战略脆弱性。 未来,随着雷达系统的部署和实战检验,柬泰边境的军事平衡或将发生微妙变化,而中泰军事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将成为影响地区安全格局的关键变量。
在2025年7月26日,泰国驻中国北京大使馆的陆军助理武官协同泰国陆军通信局及代
天天纪闻
2025-07-28 10:14: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