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寒湿痰浊,根源在于肝胆失疏,一剂古方,利胆排石,疏肝通腑,人就清爽了! 肝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7-28 10:12:12

湿热寒湿痰浊,根源在于肝胆失疏,一剂古方,利胆排石,疏肝通腑,人就清爽了! 肝主疏泄,胆主通降,二者如同胆道的 “疏通泵”,负责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若肝胆失疏,好比河道淤塞,胆汁排泄不畅,水分被过度吸收,便会凝结成石。胆汁瘀滞遇寒则成寒湿结石,逢热则成湿热结石,久积浓缩则成痰浊结石。结石不除,胆道难安。   寒湿型结石:肝胆虚寒如 “寒潭”,胆汁遇冷凝滞。表现为右上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白腻。   湿热型结石:肝胆郁滞为本,湿郁化热为标。表现为右上腹灼痛,口苦咽干,恶心厌油,大便干结或臭秽,小便深黄,眼睛发黄,舌红苔黄腻。   痰浊型结石:由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久瘀浓缩而成。表现为右上腹闷胀,体型偏胖,喉中痰多,头重困倦,结石质地坚硬,B 超显示 “胆汁透声差”,舌苔厚腻如积粉。   源自《伤寒论》的大柴胡汤,凝聚中医千年智慧,既专攻肝胆失疏之根本,又分消寒湿、湿热、痰浊三重结石。   以大柴胡汤为底加减开方:柴胡、黄芩、半夏、枳实、大黄、白芍、生姜、大枣等。   · 柴胡:疏肝解郁,开启胆道 “疏通泵”,为排石打开通道。 · 黄芩:清热燥湿,针对湿热型结石的 “炎症源头”。 · 半夏:燥湿化痰,化解痰浊型结石的 “黏腻根基”。 · 枳实:行气破结,增强胆道收缩力,推动结石排出。 · 大黄:通腑泻下,像 “清道夫” 一样将结石残渣排出体外。 · 白芍:柔肝止痛,缓解结石引发的痉挛性疼痛。 ·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顾护正气,避免排石伤正。   全方配伍精妙,既从根源上恢复肝胆疏泄功能以杜绝结石再生,又能化解已形成的各类结石,同时通过通腑行气,实现标本兼治之效。   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 胆囊结石、胆囊炎:通过促进胆囊收缩、增加胆汁分泌、溶解结石并抑制炎症,改善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等症状。 · 胆道蛔虫症、胆汁淤积:缓解因胆道阻塞引起的腹痛、黄疸,恢复胆汁排泄通畅。 · 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兼顾疏肝利胆与降脂通腑,改善肝胆代谢紊乱。

0 阅读:43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