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年,曹操设宴款待投降的张鲁,当场封其为万户侯。曹丕大惊,偷偷劝说:“张鲁是

青史如烟啊 2025-07-27 16:48:50

216年,曹操设宴款待投降的张鲁,当场封其为万户侯。曹丕大惊,偷偷劝说:“张鲁是一丧家之犬,有何功劳能封万户侯?”

建安二十一年,魏公府曹操高踞主位,向席间一位老者致意,并当场封其为万户侯。

被赐封者,正是数月前才献城投降的汉中旧主张鲁。

他颤巍巍起身,“鲁,败军之将,蒙魏公不弃,厚恩如山,敢不肝脑涂地以报!”

然而,在靠近主位的次席上,年轻的曹丕紧锁眉头,“张鲁是一丧家之犬,有何功劳能封万户侯?”

曹操西征汉中,兵锋直指张鲁经营了三十年的五斗米道王国。

张鲁,这位割据一方的“师君”,并非寻常军阀。

他以五斗米道教义治理汉中,不设官吏,以祭酒统领百姓,轻徭薄赋,在乱世中营造出一方相对安宁的“乐土”,信徒数十万,俨然独立王国。

曹操大军压境,张鲁之弟张卫据守阳平关,兵败被俘。

张鲁审时度势,并未负隅顽抗,而是拒绝了刘备伸出的橄榄枝,并让谋士阎圃放出狠话:“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随即,他率部退往巴中,临行前他下令封存汉中府库,尤其是堆积如山的粮仓,并对手下欲烧毁粮草以困曹军的建议断然否决。

当曹操兵不血刃进入南郑,接收了这座保存完好的、足以支撑大军数月之用的巨大粮仓时,其惊喜与满意可想而知。

乱世之中,粮草即是命脉,张鲁这份“投名状”,价值连城!

曹操深知,征服汉中易,收服人心难。

五斗米道在汉中及巴蜀地区根深蒂固,信徒遍布。

若强行镇压,极易激起民变。

张鲁,这位在信徒心中近乎“神明”的“师君”,便是打开汉中乃至西川门户最关键的钥匙。

厚待张鲁,奉为“贵宾”,给予超乎寻常的礼遇和封赏,绝非曹操一时兴起或妇人之仁,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

封张鲁为“镇南将军”,位高而无实权。

赐爵“阆中侯”,食邑万户,尊荣至极却远在邺城。

将其五个儿子及核心谋士阎圃皆封侯,更是将张氏一族牢牢绑定在曹魏的勋贵体系之中。

曹操甚至更进一步,让自己的儿子曹宇迎娶张鲁之女,结为姻亲。

曹操一点也不傻,就是想将张鲁塑造成一个归顺朝廷、备受恩宠的“典范”,一个活生生的“广告牌”。

曹操要借张鲁之口,向天下宣告,归顺朝廷,不仅性命无忧,更能富贵尊荣!

盛宴之上,曹操的目光扫过张鲁的身影,又掠过儿子曹丕那难以掩饰的困惑与不满,心中了然。

他不动声色,待宴席稍歇,借故离席。

曹丕立刻跟了出来,终于问了:“父亲!张鲁不过一败军之将,丧家之犬!寸功未立,何德何能受此万户之封?”

曹操停下脚步,缓缓道:“丕儿,你只见其败,未见其用。若强行剿灭,需耗费多少兵马钱粮?今张鲁为我所用,省却多少干戈?孰轻孰重?”

父亲寥寥数语,瞬间点破了这场盛大封赏背后冷酷而精明的政治算计。

虚名与实利,安抚与威慑,尽在其中。

曹丕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权力场上的“恩宠”,原来可以如此冰冷而高效。

数月后,曹操开始实施人口迁移计划。

数万户汉中百姓被迁往关中,五万多氐人迁至扶风、天水,另有八、九万人迁往洛阳、邺城。

如此大规模的迁徙,在乱世极易引发动荡。

然而,在汉中拥有无上威望的“张师君”站了出来。

他以其宗教领袖的身份,安抚信徒,劝导百姓,使得这场牵动数十万人的大迁徙,竟得以相对平稳地进行。

张鲁的“活招牌”作用,在此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成了曹操消化汉中、稳定新附地区最有力的“润滑剂”。

而张鲁本人,在邺城享受着超品的尊荣,挂着“镇南将军”的头衔,住着宽敞的府邸,却再无半点兵权。

建安二十一年,张鲁在邺城安然离世,谥号“原侯”。

曹操以极高规格安葬了他,其子孙继续享受着曹魏的恩荫。

这场始于一场盛大宴会的政治交易,最终以双方各取所需而落幕。

张鲁的“万户侯”,是一枚被精心放置、用以撬动更大版图的棋子。

这份认知,深深烙印在曹丕心中,成为他日后驾驭朝堂、平衡势力的宝贵一课。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