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年,钱学森听到一个消息,手中的茶杯不慎滑落,妻子蒋英急忙去扶他,钱学森失声痛哭,口中还喃喃自语:“不该啊,不该啊。”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消息让钱学森如此悲痛呢?这个故事要从他的老战友郭永怀的妻子李佩讲起。
1968年的冬夜,北京寒风刺骨,钱学森正端着茶杯沉思,突然电话响起,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的老战友郭永怀因飞机失事牺牲。茶杯滑落,碎片满地,钱学森失声痛哭,嘴里不停念叨:“不该啊,不该啊。”究竟是什么让这位科学巨匠如此悲痛欲绝? 1968年12月5日,一个普通的冬夜,却成了钱学森人生中最沉重的一刻。那天晚上,他接到电话,得知老战友郭永怀在执行任务时因飞机失事去世。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让他手里的茶杯都握不住,直接摔碎在地上。他哭了,哭得撕心裂肺,反复说着“不该啊,不该啊”。郭永怀是谁?他是跟钱学森并肩作战三十年的兄弟,是中国力学界的顶梁柱,也是为国家科研事业豁出命的英雄。他的牺牲,不只是钱学森个人的痛,更是整个科学界的损失。
郭永怀,1909年出生,山东荣成人,中国著名的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他跟钱学森、钱伟长被并称为“中国力学三杰”,在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领域立下汗马功劳。早年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留学,跟钱学森一起钻研航空力学,后来俩人一起回国,把国外学到的东西用在建设新中国上。郭永怀尤其牛,他直接参与了“两弹一星”的研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1968年那次任务,他是为了赶回北京汇报重要科研进展,带着关键资料上了飞机。结果飞机失事,他在最后一刻用身体护住了资料,跟助手一起牺牲,年仅59岁。 听到这个消息,钱学森的心情可想而知。他跟郭永怀不是一般的同事,是那种一起吃苦、一起奋斗的兄弟情。俩人从美国回来后,条件艰苦,压力巨大,但都咬牙坚持,就为了让国家强大起来。郭永怀这一走,钱学森不光是失去个战友,更是觉得国家的科研事业少了个顶尖人才。他后来下定决心,要把郭永怀没干完的事接着干下去,不能让老朋友的牺牲白费。
再说郭永怀的妻子李佩,她的故事一样让人动容。李佩1917年出生,北京人,家境不错,从小就聪明上进。她上过北京大学经济系,后来又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学的是工业与劳工关系。1948年,她跟郭永怀在美国结婚,俩人感情特别好。1956年,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一起回国效力。李佩回国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书,教英语为主,后来还带了不少研究生。她不是那种光靠丈夫名气的人,自己本身就很有本事。 可命运对李佩太残酷了。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牺牲的时候,她正在学校接受隔离审查,根本不知道发生了啥。军代表突然让她回中关村家里,她还纳闷呢,回去后才知道丈夫没了。那一刻,她没大哭大闹,就静静地站在那儿,盯着窗外的夜色。后来处理后事,有人问她想要啥,她只说了一句:“我想在门前种一株迎春花,永怀喜欢它。”第二年春天,那株迎春花开了,她就靠着这点念想撑下去。
丧夫之痛还没缓过来,李佩后来的日子也不好过。1978年,她好不容易熬到生活稳定点,又当上了科大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忙着教学生英语,给国家培养人才。可1996年,她的女儿郭芹又因病去世,才45岁。这接二连三的打击,换谁都得崩溃吧?但李佩硬是挺住了。她还是站在讲台上讲课,声音沙哑但有力量,学生们都特别佩服她。 退休后,李佩也没闲着。1987年,她在中关村办了个老年互助服务中心,给老人们弄义诊、配眼镜,干得热火朝天。2008年,她把攒了60万块钱全捐了,给科大和力学所设了个郭永怀奖学金,希望年轻人能接着她丈夫的路走下去。2017年,她去世了,99岁。她跟郭永怀的贡献,被国际小行星中心看在眼里,给俩人各命名了一颗星星——“郭永怀星”和“李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