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菲关税谈妥,将让中菲开战?菲军破口大骂:绝不让美国说了算 菲总统马科斯签下这份

国际瞭望站 2025-07-27 04:02:24

美菲关税谈妥,将让中菲开战?菲军破口大骂:绝不让美国说了算 菲总统马科斯签下这份“关税协议”时,对外说的是“互利互惠”。但真正动起来的,是军队。不是出征,而是内部意见分裂。 这份协议看上去只是经济层面的微调——美国对菲商品关税减免1%,菲律宾则大方免除美货关税。但关键不在税率,而在“附带条款”里——协议签署之后,美军在菲律宾扩建设施、增设部署点,全面提速。 用贸易包装防务,马科斯这手很熟,但这次玩得有些过头。 菲军内部第一次撕开口子 退役空军少将波基斯公开发难,直言这份协议是在“把菲律宾当成棋盘”,更讽刺地说:“这不是防御,这是迎战。”他甚至点名批评“仲裁案”只是西方人写的一张纸,而马科斯政府居然还真拿它当战略准则。 这番话戳到痛点。 现役军方立刻出来灭火,负责南海事务的特立尼达少将站台反驳,强调军方部署“自主决策、出于国家利益”,还说“欢迎外界监督”。 军队罕见地一分为二:一边觉得太快、太重、太听命;另一边继续背书“对美合作”。 从节奏看,军方的政治自我意识已经在苏醒,甚至先于文官系统。这在菲律宾不常见。 表面是关税,底层是作战链条重建 别被税率迷惑,关键是这份协议打开了一扇“制度性窗口”:以后类似的“边签边军演”会变成常态。 事实上,堤丰系统、无人舰艇、轮转部署早就在菲律宾几个基地陆续落地,只是官方一直不愿明说。如今配套的政治包装——经济让利、合作条文、舆论安抚——全被码齐。换句话说,美国在菲律宾的“重火力前哨”建设,正在由灰色地带转为明面操作。 这不仅是南海的问题,而是整个第一岛链延伸结构的南端调整。美国不是要菲律宾的军队有多强,而是要它的地理——离巴士海峡够近,离海南岛够敏感。 菲律宾赌局的代价,不只是财政 美方的承诺一贯明确:训练、军售、部署、协同,条条落实。问题是,菲律宾有没有能力接得住? 别忘了,菲律宾军队的国防预算只有美方地区部署费用的零头,哪怕得了新装备,也可能沦为“借用型部队”。军舰油料靠美军支援,导弹后勤靠美军工程师,连情报链路也挂在美国系统上——用得起开头,用不起过程。 而军售协议往往捆绑长期服务,买了飞机但飞不了,买了雷达但看不懂,最后还得向美方支付“指导费”。这不叫自主防务,这叫预付式依赖。 更重要的是,一旦中美之间擦枪走火,菲律宾就不是“战略伙伴”,而是战场本身。 民间不会说话,经济会说实话 关税调整带来的政治好处暂时看不见,倒是本地制造业和农业已经感到了压力。美国产大豆、肉类和机械设备进入本地市场,本地商人抱怨“货架越来越像德州超市”。 菲律宾的产业链本就脆弱,对外依赖极高,现在等于对美国全面敞口,成了彻底的“输入国”,连海关都少了议价权。 说白了,马科斯在用未来三年经济失衡的风险,换美国人一句承诺:“你是我们地区最亲密的盟友。”但这句话,美国之前也说过给乌克兰、阿富汗、伊拉克。 那最后是谁在埋单? 被当桥头堡的国家,从来没有好结局 菲律宾当年签署EDCA(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时,就种下了今日之果。现在“临时部署”已经变成“实质常驻”,美方想要的位置也拿到了。 接下来,巴拉望会变成无人机跑道,吕宋岛变成堤丰弹道中继点,菲律宾北端雷达将并入美国的印太预警系统。而菲律宾军队,还在争论是不是“自主决策”。 他们可以不认账,但地理不骗人。菲律宾的“桥头堡”属性一旦确定,中方对它的战略定位也会变。 马科斯现在还在笑,但他得知道一件事:大国之间的对赌,底线从来都不写在合同上。真正的分界线,是当哪天第一颗导弹掉下来,谁会真的替你挡。 看着乌克兰,菲律宾应该开始学会自己撑伞了。

0 阅读:0
国际瞭望站

国际瞭望站

追踪全球热点事件,带你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