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山东潍坊军分区司令员陈昌奉正准备吃午饭,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刚端上桌,警

时光旧梦远 2025-07-26 23:27:31

1957年,山东潍坊军分区司令员陈昌奉正准备吃午饭,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刚端上桌,警卫员突然冲进来报告:“伟人来了!点名要见您!”饭碗还没放下,陈昌奉一激灵,连忙转身就跑,连饭都没顾得上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山东潍坊军分区司令员陈昌奉刚端起饭碗,警卫员就火急火燎地冲了进来:“首长,毛主席来了,点名要见您!” 在话音未落,陈昌奉手里的饭碗“哐当”一声砸在桌上,人已经像弹簧一样站了起来,旋风般冲出大门,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怎么会如此失态,答案,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陈昌奉是个苦孩子,1916年生在江西,十一岁时闹饥荒,饿到啃观音土,直到红军来了,打开地主粮仓,他才算活了下来,抱着半袋糙米,这个瘦弱的孩子挤进了赤卫队,说白了,就是为了有口饭吃。 直到1930年,十四岁的他正式加入红军,因为个子小,被分到司号班,谁也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号兵,因为手脚麻利、干活细心,竟被朱德总司令看中,调去当了勤务兵。 这下,他接触到了红军的核心圈子,每天打水、劈柴、缝补衣服,这些琐事他干得井井有条,也让他提前见识了大人物们的日常。 但真正的转折点在1934年10月,长征前夕,毛主席亲自点名,要把陈昌奉调到身边做警卫员,从此,他的人生就和这个名字牢牢绑在了一起。 长征路上,陈昌奉的任务很简单:保卫主席安全,照顾主席生活,他个子小,骑着一匹矮马,却总要跑到队伍最前面探路。 在过草地时,敌机轰炸,警卫班长胡长保为掩护毛主席而牺牲,陈昌奉亲手收殓了战友的遗体,把他口袋里的一枚铜纽扣和家人照片揣进自己怀里。 从那天起,陈昌奉变得更加警觉,毛主席的文件袋被他像长在身上一样死死绑在腰间,子弹擦过头皮,文件袋也绝不能丢。 在遵义,会议室的炭火是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起来生的,在陕北,毛主席亲自推荐他去红军大学读书,送给他一支铅笔头,对他说:“革命胜利了,你要当个有文化的人。”这句话,陈昌奉记了一辈子。 此后的二十年,陈昌奉确实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从一个警卫员,凭着战功一步步打成了团长、副师长。 在1955年授衔时,陈昌奉是大校军衔,两年后又当上了潍坊军分区司令员,他不再是那个跟在主席身后的小个子警卫员,而是一位独当一面的指挥官。 可是,当1957年毛主席在济南说出“把陈昌奉给我叫来”时,这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陈昌奉马不停蹄地从潍坊赶到济南,一进招待所的门,就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毛主席笑着站起来,拉着他的手,没有谈工作,也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像拉家常一样问:“昌奉,你现在身体怎么样啊?” 紧接着,便聊起了长征路上的往事,毛主席还记得他骑马打瞌睡差点摔下来的糗事,陈昌奉也提起了在夹金山烤土豆的细节。 这场持续了四十多分钟的会面,不像领袖接见下属,更像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战友在叙旧,临别时,两人合影留念。 这张黑白照片,陈昌奉珍藏了一生,对他而言,这不只是一张照片,更是对他前半生所有付出的最高肯定。 而往后的日子里,陈昌奉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从不拿这段经历当资本,他说自己只是个普通战士,恰好走运,离主席近了点。 可这份情感,早已融入骨髓,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陈昌奉在家中设了灵堂,不吃不喝守了七天七夜。 晚年,陈昌奉病倒在床,手里总攥着一本毛主席送的、早已泛黄的《论持久战》,1986年12月的一天,弥留之际的陈昌奉突然睁开眼,望着窗外轻声呢喃:“今天是主席生日。”三天后,陈昌奉与世长辞。 从一个啃观音土的饥饿少年,到共和国的将军,再到临终前心心念念着故人诞辰的老人,他的故事里没有太多波澜壮阔的口号,却有一份跨越了半个世纪、至死不渝的忠诚与情义。 【信源】中国青年报——红军过回民区遵俗爱民留佳话;《赣南红色旅游》;《群英荟萃会昌

0 阅读:79
时光旧梦远

时光旧梦远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