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想拿马斯克踩中国,结果下一秒就被马斯克打脸了。 近来有些美国媒体谈到中国的航天发展,认为中国发射卫星不够快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像他们国家SpaceX公司那样可靠、能重复使用的火箭。 这些媒体说,中国的企业还在用一次性的火箭放卫星,火箭用一次就扔掉或变成太空垃圾,而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可以回收再用一部分,让他们在竞争中远远领先。 这种说法并不全面。有意思的是,被媒体经常提到的SpaceX老板马斯克本人,看法却不同。他在大约两年前就公开说过,中国的太空计划其实比很多人意识到的要先进得多。 他甚至表达过担心,中国的进步速度可能会让美国失去优势。马斯克这样的评价,和美国媒体的说法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其实,中国在可回收火箭技术方面,并不是没有,也不是落后,而是有自己的步骤和做法。 比如中国的官方航天机构在稳步推进这方面的技术。国家正在研制的长征十号火箭,是为未来送宇航员登月准备的,它的第一级火箭也设计成可以回收再用,预计将在2026年左右首飞。 更大型的、能运送更重货物的可回收火箭也计划在未来几年出现。这表明中国并非技术不行,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加稳妥、先打好基础再全面铺开的策略。 而且提到成本,这也是中国航天的一个重要优势。尽管猎鹰9号可以部分回收,但中国通过各种方法把发射的总成本控制得非常有竞争力。 比如,朱雀三号采用不锈钢制造箭体,这种材料的成本只有以往使用的特殊复合材料的十分之一左右。在生产环节,通过3D打印等技术,大大缩短了复杂发动机部件的制造时间,从原来可能需要两个月变成几天就能做好。 再来看两国航天发展的路线差异,这背后其实有不同的目标考量。美国的SpaceX公司,比如“猎鹰9号”和正在试验的“星舰”火箭,更侧重于商业运作,快速抢占卫星发射和通信市场,像他们计划的超大卫星群。但这种高速发展也存在风险,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而中国目前更优先保障的是国家层面的航天项目,比如建成自己的空间站,稳步推进载人登月计划,以及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像长征五号B火箭就是专门为空间站项目打造的,一次能运送大量物资。新一代的火箭兼顾了不同轨道的需求。中国选择的是优先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自主可控,在这个坚实基础上再求快,追求更高的发射频率和低成本。 所以说,一些美国媒体简单地认为中国因为没有可回收火箭就落后的看法是片面的。他们忽略了像马斯克这样的业内人士更客观的评价,也低估了中国在实现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方面的技术创新和进展。 航天事业是一场长跑,中国选择的是先夯实基础再加速超越的路径,这体现出一种长远的战略考虑。随着中国自己的可回收火箭技术逐步成熟并投入应用,这种可靠性加上成本优势,将使得中国航天在国际市场以及未来的太空探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MCN双量进阶计划#
美媒想拿马斯克踩中国,结果下一秒就被马斯克打脸了。 近来有些美国媒体谈到中国的航
琼花瑞草园
2025-07-26 17:20:26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