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中国玩“鬼把戏”?将棉花低价卖给中国,再高价买回去,印度的这一操作简直太神

吴能力聊意 2025-07-26 16:44:24

印度对中国玩“鬼把戏”?将棉花低价卖给中国,再高价买回去,印度的这一操作简直太神奇了,关键是印度对这件事还“乐此不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印度棉花最近在中印贸易圈里闹了个不大不小的话题。 有人发现,这国家一边把自家棉花低价往中国送,转头又拿着更贵的价钱,把这些棉花的“变身款”买回去。 这操作听着像绕口令,却真实发生在每年的贸易流水里。 印度人还对此挺上心,年年都这么干。 这背后的门道,说起来能扯出一长串产业链的弯弯绕。 先看数据。 印度棉花协会去年底发过份报告,2023-2024年度,印度往中国运了近400万吨原棉。 这些棉花到岸价算下来,每吨比国际均价还低个50美元。 按常理说,卖东西哪有主动压价的?但印度棉农好像不怎么愁,采收季一到,打包好的原棉就往港口送,就等着中国的货轮来接。 中国这边也实在。 长三角、珠三角的纺织厂把这些原棉塞进机器,过不了多久,就变成了雪白的棉纱、带着花纹的坯布。 海关数据显示,同一时间段,印度从中国买走的棉纱量涨了15%,每吨价格比他们卖原棉时高出300多美元。 等于说,同样一批棉花,从印度出去时是“毛坯”,回印度时成了“精装修”,身价翻了好几番。 这事儿让不少人看懵了。 印度难道不知道亏了?其实不是他们傻,是产业链跟不上。 印度农业部有组数据挺扎心:国内棉花加工企业里,八成都是小作坊,连清棉机都凑不齐套,更别说织出高支纱了。 农民种出棉花,要么低价卖给中间商,要么堆在仓库烂掉。 把原棉卖给中国,至少能换成现钱,还能让拖拉机、化肥钱有着落。 中国的优势就在这儿。 全球每三件衣服里,就有一件的面料来自中国纺织厂。 从原棉到成衣,这条产业链上的设备、技术、工人熟练度,都是几十年堆出来的。 就拿棉纱来说,中国工厂能把棉花纺成80支的细纱,印度多数工厂最多只能做到32支。 细纱能做高档衬衫,粗纱只能做麻袋,价钱自然天差地别。 印度商家也有自己的算盘,国内超市里卖的T恤、床单,要是用本地粗纱做,顾客不爱买,从中国进口的精梳棉纱织出来的布料,摸着手感好,标价能高20%,照样有人抢。 他们算过账:哪怕花高价从中国买加工品,赚的钱也比用本地粗纱多。 更关键的是就业。 印度棉花协会主席去年接受《印度教徒报》采访时说,原棉出口能让全国5000万棉农有活干,进口中国纺织品能让国内2000万服装店主有钱赚。 这两笔账加起来,比纠结那点差价重要多了。 当然,印度也不是没想过自己搞全产业链。 前两年政府还喊过“棉花自给自足”的口号,拨了钱建纺织工业园。 但机器买来了,工人不会操作,请来中国师傅教了半年,还是织不出合格的高支布,最后工业园成了摆设,原棉该往中国运还往中国运。 说到底,这不是什么“鬼把戏”,是产业链分工的现实,印度有资源,中国有技术,互补着来,倒也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平衡。 只是每次印度商人看着报关单上的价差,估计心里也得嘀咕两句,但转头看到仓库里堆着的中国棉纱能卖个好价钱,又立马眉开眼笑了。 这种“痛并快乐着”的贸易,恐怕还得持续一阵子。

0 阅读:836

评论列表

哥可扛刺激了

哥可扛刺激了

4
2025-07-27 01:08

人家明明是原材料卖给我们,然后从我们这里买加工过的棉花,怎么就叫做傻?人家没那个加工技术而已,

爽阳

爽阳

3
2025-07-27 15:22

印度国内产业没升级,这可能是最好的办法了。

用户10xxx11

用户10xxx11

1
2025-07-27 18:04

你也不是把低价硅片原料卖给晶圆大厂再高价买回芯片,差价比面纱高多了,你咋不说啥啦

猜你喜欢

吴能力聊意

吴能力聊意

每天分享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