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思录‖中美会谈前,我周边忽然生乱,这个剧本好熟悉 27日至30日,中美将在瑞典举行第三次关税谈判。然而,就在谈判前夕,中国周边忽然“生乱”——泰柬边境冲突、日本议员窜访台湾、美国财长贝森特临时加码。 这一套组合拳,节奏之紧凑、时机之精准,令人不得不怀疑:这真的是巧合吗?还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边缘战争”剧本? 回顾第二次伦敦会谈,印巴空战在谈判前夜爆发,可惜印度不争气,以6:0惨败收场,非但未能给美国“助拳”,反而使中国在谈判桌上气势更盛。如今,历史似乎在重演——只是战场从南亚换到了东南亚,主角从印巴变成了泰柬。 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泰柬冲突若持续升级,势必引发东南亚资本恐慌,重演“俄乌效应”——俄乌冲突三年,欧盟资本外逃2.6万亿美元。 一旦热钱从中国周边撤离,人民币汇率承压,中国将在谈判中被迫“以稳为先”,在稀土出口、俄油采购、对美投资等关键议题上让步。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放风,“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外界认为这将是美方新加的谈判条件,中国会很难办。 中国2024年自俄进口原油1.2亿吨,占总量20%,若被迫削减,不仅冲击能源安全,更直接削弱中俄战略协作。而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中国占全球产量90%,美国却要求“开放出口”,本质是既要中国的战略资源,又要锁死其产业链升级。 美日关税协议达成后,特朗普称这可作为一个范本。美日关税的核心有两条:日本部分开发市场,在美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对日商品加征15%关税。 美方的意思很明确,也想拿到中国在美投资。美国债务已突破35万亿美元,急需外部资本接盘。若中国妥协,相当于用外汇储备为美债续命,最终沦为“金融人质”。 我破局之道,在以不变应万变。 这套“边缘战争+临时加码”的剧本,美国已用过多次。从2016年南海仲裁到2023年台海危机,核心逻辑始终是“以乱逼谈”。但问题在于:中国早已不是1996年的中国。 泰柬冲突中,中国第一时间呼吁克制,并启动澜湄合作机制斡旋;面对日议员窜台,解放军东部战区随即在台海实弹演习;至于贝森特的“俄油禁令”,中国外交部一句“能源合作不容第三方干涉”,直接堵死回旋余地。 历史证明,美国越是急于“造牌”,越暴露其底牌空虚。当印度空军6:0的笑话犹在眼前,东南亚国家又怎会甘愿做下一个“耗材”?至于稀土、俄油、美债这三座大山,中国既不会为一时之乱自断臂膀,更不会在胁迫下饮鸩止渴。
闻思录‖中美会谈前,我周边忽然生乱,这个剧本好熟悉 27日至30日,中美将在瑞
孟岩说
2025-07-26 12:39:07
0
阅读:23